国家线快出了,考研党又躁动了起来,小南也不例外。
说起分数线,大学时经常听到一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这话对不对呢?周围同学的态度大多是这样的。
那些挂科的同学,永远痛恨于自己的59分,而拿奖学金的,99分也不觉得满足。
这两天,小南在问我调剂的事情,比如,是先给导师发邮件呢,还是说先电话联系研招办?是选择差城市的好学校,还是好城市的差学校?A区院校不行的话,去B区是一个好选择吗?
而我为什么会对这些有所了解呢?
因为,经历过。
我说,你得先电话确定有没有调剂名额,若是这个都没有,那邮件就没必要了。另外,做好心理准备,调剂初期,你会打不通电话,侥幸打通电话,也不一定会收到肯定的答复,就算收到肯定的答复,到时能不能给你兑现也是一个未知数。
考研调剂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是一个锻炼心智、体力和情绪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调剂这条“长征路”本就是一块试金石,那些没有毅力和耐心的人终究会淹没于人海。
小南说,听你这么讲,怎么感觉那么虚...
我说,你也别虚,大家都一样,换个角度看,考研的学生就像是一件“商品”。在没有加工出厂之前,你有无数种可能,这时全国院校任你选择,而出厂后,若为次品,那就只能被挑挑拣拣。
小南没有说话,有些委屈。
我说,别太在意,从市场来讲,考研这件事,就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买卖过程”,只是不同阶段,博弈的资本和立场不同罢了,你做出了选择,就要付出代价。
小南慢慢接受了这个冷冰冰的事实,说到,除了调剂,其实我也想了很多。虽然今年教育部提出扩招10多万人,但以我这分数,调剂也渺茫,我也就仔细考虑了后来的选择,总共有两个。
第一,全职考研,再战一年。
第二,边工作边考研。
我说,你没有直接工作的打算?
小南说,毕竟我还是想拿个研究生学历。
之前很多次,我和小南也讨论过,同样的3年时间,硕士学位与工作经验哪个更值?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就像我和小南一样,有自己的态度,却也不尽相同。
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呢,强调门槛与逻辑,就像住在楼上的牛叔供职于互联网公司,经常说,要想进入项目的决策组,高学历是必须的,你看我公司的核心部门,哪个不是硕士毕业。
而工作的人呢,强调人脉与阅历,街角开广式餐饮的云叔,经过多年的历练,逐渐掌握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用餐体验,也因此,他家的生意总是很火爆,让市区内其他广式餐饮店很是嫉妒。
我问小南,考虑了这么久,做好选择了吗?
还没有,小南说,虽然我爸妈让我自己决定,但我还是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说,去年同期,你爸妈替你做了主,结果今年是这个结果。你今年还决定要让他们帮你拿主意?
小南说,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路,应该我自己做主,但这个选择对我很难,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我说,我理解。
多数时候,只要不能全都要,面对选择,犯难是人之常情,原因有二。
第一,选择意味着承担风险。
众多道路择其一,就要对它负责,就要承担选择背后的风险。若成功皆大欢喜,到时鲜花与掌声蜂拥而至;若失败,作为主要责任人,这时只能背锅,届时,周围人的冷眼和自我的谴责也会接踵而至。
第二,选择意味着决策成本。
不同的人买手机,关注点也不一样。女孩子可能更注重颜值,所谓颜值即一切;而男孩子可能就注重性能,至少要有游戏体验。事实上,衡量手机的因素有很多,诸如价钱、颜值、性能、手感...等等,当它们彼此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
正因为决策成本过高,我们会倾向于听从他人建议,至少出问题时,也可以找个垫背的,就像我们经常会问身边人中午吃什么,也正因如此,网红“直播带货”才有了市场。
小南若有所思的点了头,接着我俩就聊起了最近的原油暴跌。
正聊着,香喷喷的酱香猪蹄端上了饭桌,午饭后,小南就回去了,至于未来会怎样,交给时间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