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心灵鸡汤”四个字竟然成了贬义词,微信朋友圈充斥的鸡汤文让大家嗤之以鼻,可长辈们还在认真阅读,群体转载,他们觉得非常励志,并且时常会转载给我们“学习”,而我们之所以对此不屑,是因为这些年读了太多的鸡汤文,里面的套路一清二楚,那些看似励志的东西实则并没有什么卵用。
事实上写出这些文章的作者本身很有可能正过着拮据的生活,或是被困在格子间,拿着微薄的薪水,这些文字也是各处借鉴拼凑出来的。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是不会有时间去写这些鸡汤文的,即便日后出了自传,那些成功的经历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机遇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知道这些所谓的鸡汤文背后,都是商业操作,朋友圈转载只是为了后台那个不断跳动的数据。
因此,这几年大家对心灵鸡汤异常排斥,甚至出现了与之相对的“毒鸡汤”,进而衍生出了所谓的“丧文化”。这些毒鸡汤和丧文化很受网友的喜爱,因为其现实,赤裸地揭露了大家的生活现状。
那么难道鸡汤文就不应该去读了吗?不是的。毒鸡汤虽然现实,却是消极的,鸡汤虽然“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它非常励志,能给人打鸡血,能让人振奋,至少其主调是积极向上的。曾有人这样去读鸡汤文:一口气买了几十上百本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堆在房门口,然后把自己关进屋内开始学习,每每学不下去难以坚持的时候,就打开房门,翻出一本鸡汤书读一遍,随后立马斗志昂扬地继续回房学习。
我认为这个人对鸡汤文的应用简直是炉火纯青,也让鸡汤文实现了它真正的价值。大家不妨学习一下这种方法,当你迷茫时,难以坚持时,不妨读一读鸡汤文,给自己打打鸡血,就像欢乐颂的小蚯蚓,失恋时,是鸡汤文给了她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但也要像安迪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这些鸡汤文不能全信,更不能走火入魔,要明白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