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的故事又一次反转,连公众号也被封杀。
无论真相如何,不管是代笔也好,营销炒作也好,都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如果说之前的扮丑、博出位的言论是为了出名,那么现在公众号的所谓励志文章也是同样的目的。无非是时代变了,大众追捧的热点也变了而已。
凤姐确实厉害,在网红辈出的时代,还仍然能够长红,时时掀起一阵小高潮。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忘记。
姑且不谈公众号上的凤姐是真是假。我们权当做是一个叫做“凤姐”的人写了这些文章。为何凭借这些内容可以逆袭成励志偶像?无非是因为迎合了大众底层的心理幻觉。
一是“麻雀变凤凰”的逆袭幻觉
从古至今,逆袭的励志故事都备受推崇。无论是落魄书生一朝金榜题名,迎娶公主登上人生顶峰的俗套故事,还是平凡女孩的男友爱上好朋友,情场失意、死党背叛的多点伤害后,振奋起精神变美变强变女神,然后前男友回心转意的狗血剧情,都是为了满足我们想要看到的逆袭。
如果故事是真的,凤姐的逆袭之路清晰可见:一个低到尘埃里的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因为不认命,让她从边远小城来到了大都市——上海。尽管从事最普通的超市收银员工作,而且自身条件也不佳,仍然不放弃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于是,通过互联网开始征婚,一夜成名。成名后由于形象过于负面,又遭遇了无穷无尽的谩骂和攻击,身心备受煎熬。这个时候,更远大的理想召唤了她,她要去一个更加自由民主的国度,去享受真正的公民待遇,于是她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一无所有,从最底层的劳工做起,直到拿到绿卡,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合法公民。
凤姐的总结到,“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更是一碗深情熬制的鸡汤,让大家瞬间高潮了。
这些之所以成为幻觉,因为总是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总是发生在戏剧中,电影里。生活中的你我,认命也好不认命也好,都是需要一点一滴,一天一天去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路径的励志榜样,都是伪装出来的成功学,一句话:她的路径不适合你我。你的不认命,未必能够成为凤凰,反而可能成为猎人枪下的死麻雀。
现实的残酷反而让这种幻觉弥足珍贵,也让人更加容易上瘾。
二是“越努力越幸运”的奋斗幻觉
之所以我们喜欢看逆袭的故事背后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这种逆袭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因为继承了遗产成为了有钱人并不足以让我们觉得过瘾,因为这仅仅是运气而已。而如果通过个人奋斗就完全不一样。
凤姐的美国梦看起来正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她只身来到美国,开始了个人努力奋斗,“越努力越幸运”,于是她最终拿到了绿卡。有人说,凤姐的故事让底层的人再次看到了希望。
去年以来,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在讨论底层人民上升通道完全被关闭的问题,这种隐隐的担忧似乎让凤姐的故事一下子化解掉了。
但凤姐是否就是靠着奋斗拿到的绿卡,语焉不详。
因为对于奋斗的桥段过于热爱,所以我们宁愿相信她的个人奋斗史。她通过努力,成为了凤凰网的主笔;因为努力,在微信公众号写作出了很多篇“三观很正”的文章,甚至可以针砭时弊,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点评;因为努力,她的认知能力一下子又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个微博上辱骂明星、攻击逝者的凤姐,而成为了新一代的公知。
我们相信这些,即使这不过是一场幻觉而已。
三是“她行我也行”的代入幻觉
相信奋斗的幻觉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是,如果凤姐这么低的起点,通过奋斗都可以实现这一切。我明明比她更优秀、更有才华,为什么我不可以?
代入的幻觉往往是励志故事的终极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励志之所以可以起作用的一个机制:观看别人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失意——激励自己:她当年也这样惨过——她能够做到,我也一定能行。甚至在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里,我们更是注入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她获得如此不易,她还能够不放弃,相比来说,我自己这点事情又能算什么呢?
就是这样,经过重重磨难的励志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最终我们把自己映射到故事里,相信自己也已经获取了成功的能量,也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实现这一切。
只是这常常就是一场幻觉而已。故事看完了,内心激动了一阵,回头该拖延仍旧拖延,该懒癌仍旧懒癌。“自负惨三代,幻觉毁一生“。在这样的假象里,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收获。只能当作时效性非常短暂的安慰剂,反复服用让自己一直不要醒过来。热衷于在网络上阅读各类励志故事的人,一旦没有安慰剂,就会陷入巨大的空虚状态。
所以,归根结底,对凤姐的解读不过是满足人们自我内心的需要而已。没有凤姐,也会有其他人,不过凤姐恰好出现在这个时间,恰好具备这些条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