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27个城市故事
秋风起,蟹脚痒。
一说起吃蟹,
人们自然想起阳澄湖大闸蟹,
体大膏肥,名头最响。
但如今市场上真假混杂,
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洗澡蟹”,
外来的螃蟹在丰收季节,
莫名其妙地被扔进湖里,
重新捞出来时身价已经暴涨。
真假难辨,崇拜者仍然趋之若鹜,
仿佛只要沾了阳澄湖水,
就算是好蟹。
懂吃蟹的人却暗自高兴,
盘锦河蟹又能自己吃个爽了,
不用凑热闹,
便宜大碗,好吃又解馋。
相比要花高价、碰运气,
才能抢到几只的南方大闸蟹,
生在东北的盘锦河蟹格外亲民。
“某多多”上,100块就能买到40只。
寄到时一开箱,
还新鲜得满地乱爬。
其实南苏州和北盘锦的螃蟹,
都属于中华绒鳌蟹。
盘锦河蟹早在60年代,
就打破了阳澄湖大闸蟹一统天下的局面,
可惜少了噱头,至今未被大众所熟知。
相比南方蟹的滑腻,
北方蟹就像是经常上健身房的肉体,
肉丝紧致,没有半点赘肉。
这种毫不含糊的肉质,
与盘锦河蟹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盘锦河蟹养在稻田,
这里水浅,
冬天一冷就开始结冰,
于是北方河蟹多了冬眠这一步。
它们需要在深深的冰下等着,
直到来年冰雪融化才真正开始生长。
蛰伏的这几个月可不是白过的。
它们虽然不吃不喝,
却铆足了劲在体内积聚营养。
每年10月最为肥美。
和南方动辄半斤的大闸蟹相比,
盘锦河蟹个头确实小。
一点都没遗传到北方高大的血统,
能长到三两的就算是大块头了。
但这也不能怪它。
它的生长期与南方蟹相比,
足足少了近3个月。
所以也不需要用到什么“蟹八件”,
别还没吃到嘴里,
一下子就给剪烂了。
南方蟹多在湖泊养殖。
湖面面积大,
为了降低捕捉的难度,
得围网养殖或网箱吊养。
被限制了“蟹身自由”,
南方河蟹大都需要人工喂投。
盘锦蟹则是散养的。
它们得自力更生,
在秧间的杂草和水草之间,
自由横行觅食。
相比圈养的湖蟹,
河蟹懂得报恩,
会帮田地消灭稻谷虫,
疏松土壤,
其排泄物还可肥田,
久而久之,
土壤里的有机质增加了,
也就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它们每天在田里自由穿梭,
经常和泥土、水草接触。
有些喜欢白净蟹腿的南方人,
就接受不了河蟹腿毛上偶尔粘附的泥土,
觉得吃起来土腥味太重。
但蟹稻和谐共生,
恰恰是盘锦的独有的特色。
在稻田里生长的河蟹,
蒸完出锅特别美味。
尤其是那层类似于鸭蛋黄般的红油,
多了一股淡淡的盐碱水味道,
而蟹田产出的米也特别黏糯。
盘锦的秋收季节,
各家稻田边,
会流出一条小径,
再用一层薄纱围挡着。
在田里收稻谷的人,
偶尔就会点一堆稻草取暖。
然后提起事先放在田里的地笼,
把捉到的河蟹也架上去烤,
天时决定了它的饱满,
地利决定了它的鲜香。
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盘锦河蟹,
与南方大闸蟹相比,
更平易近人。
这个秋天,
不妨放下对“名牌”的追求,
转战盘锦河蟹。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