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功法與競技體育最為顯著的差別,可用武術中的一句話概括:“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簡單區分即為,體育運動強調“外”,養生功法突出“內”。而調身,調息,調心這三個方面,是養生功法的核心,它與競技體育的觀賞性、對抗性和挑戰性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養生功法,一是為什麽要調身?二是怎樣調?三是調到什麽程度?這是練功人迫切想知曉的答案。大家明白,練功要熟練地掌握方法,然後認真地加以練習,這是開始練功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易筋經之韋佗十二式,其功法的精華之處,即以拉伸經絡為主,然後再推動內部氣血運行,最終達到意動帶動氣動,氣動而使血脈無不暢通,從而達到養生之目的。
調身需解決的三個問題。其一為什麽要調?人們因生活、工作中經常性地保持一個非正常的體位、動作、或靜止狀態,加上身體機能自然衰退,日積月累造成肌肉、經絡、骨骼等的損傷,到一定時候一些現象就會顯現。譬如頸、肩、腰等酸痛,手臂關節,膝關節等勞損。這種損傷,可以通過練功得到緩解和恢復,甚至能夠持續改善並返回到原始(嬰兒般)的理想狀態。理論上,練功到一定階段,大多數人可以調整到自己的理想狀態。
二是怎樣調?先從拉伸肌腱開始,基本動作即是練功前的熱身。一般認識上都將練功作為重點,這當然無可厚非,而往往容易忽視對前期準備動作的關注。實際上,易筋經功法的許多動作,它所要求的拉伸範圍、動作幅度和方向等,都與熱身動作之間有著密切關聯。另外,拉伸的效果如何,並非只取決於練功的頻率是否足夠高,大量基礎功夫往往在練功之外。例如我們日常生活(起床前)、工作(午休時)中,每個可用來練功的時機是否被浪費掉了。若是能夠把那些碎化了的(看電視)、點點滴滴(玩手機、上網)時間,也都恰當地利用起來,那麽練功的效果可能就不止這一點點了。
三是調到什麽程度?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可能達到的理想狀態,在於怎樣主動地走到對面把它拿回來。不同年齡也好,體質差異也罷,或是健康狀況,都會影響到練功效果,這是客觀存在,不必刻意地做橫向比較。關鍵在於(縱向觀察,建議定期對比自己拍的照片),如果在努力狀態下可以實現的目標,因主觀原因而松懈下來,自然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練習易筋經能夠練到怎樣一個境界,自我才是決定的因素。高與低不會因人而異,任何功夫既不會輕易而得,也不必超越能力去強求。老子說過,“反者道之動。”易筋經功法本身就蘊含著深奧的理,需要練習者悉心地探究和體驗。堅持練習樹立信念,久久為功奧妙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