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完小绿的分享。妹子工作不顺心,辞职南下,带着先生和爸妈一路从黑龙江逛到云南,他们辗转过多个城市,最后决定留在大理。从此小绿开始了完美新生活,并给我们分享了她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也让我开始思索旅行的意义。
最开始,旅行只能称为旅游。小时候跟着父母的公司团去玩,逛景点是规定时间的,吃饭是统一饭店的,宾馆也是导游熟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跟着走,不掉队,按时出发及时返回。那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只是换个地方玩。后来上了大学,到了陌生的城市,开始学习坐公交,认方向,看路标,和小伙伴一起探索这个南国小城,看她孕育出了怎样的山水,看她脚下的人如何过活,看将来的我们要怎样适应这个第二故乡。这个时候,旅行除了游山玩水,更多的是熟悉一座城。
本科是最穷的时候,没有收入,也不想跟家里多要钱,去的地方很少。读研之后,靠着还算丰厚的奖助学金和课外兼职有了一笔笔小收入,于是,我开始想着出去走走。我游了江浙沪的几处名胜,烟花三月下过扬州,风情五月游过苏杭,热浪七月看过外滩,甚至在初春正月拜过普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一直有一个小桥流水的南方情结,总想象自己能够穿着旗袍撑着油纸伞,在微雨的季节拾级而上,有个人趁我回眸的时候拍下我的小情绪。可去过那么多大城小镇之后我才发现,小桥上挤满了游客,流水大多被污染,人家处都是精品店,所有的情怀都被过度包装,成为统一的模样,而套路是最令人反感的。还好有美食可以拯救,于是旅行常常变成吃货的漫漫拔草路,从一个商业区逛到另一个步行街,再折返到下一个美食巷,我发现,所有的都市都长一个样。那个时候,旅行就是一个吃货千里迢迢跑去另一个吃货的美食根据地,在钢铁森林的腹地穿梭。
本来今年打算和热干面、肉夹馍、火锅去约个会,某一天突然被朋友圈的庐山瀑布惊到了。我脑子灵光一闪,好想忽然开窍了。每天被圈养在同一个地方,周围的山水早已无感,就好像动物园中的萌物已经看腻,我需要野性的刺激,我们需要感受大自然的魄力。我不想去泛舟,不想去听海,我要去攀山越岭,赏常人不能轻易企及的美景,见识少为人知的奇观异象。在我心里,旅行早已不再是闲庭信步般风花雪月,它更是一种挑战,激励我向未知迈进,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我同学总说我太功利了,出去旅游玩得开心吃得乐呵就好,干嘛考虑那么多,我无言以对,甚至觉得她说得还挺对,后来我想,不,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希望我活得有价值,包括每一次旅行。有时候价值并不是吃喝就能体现出来的,没有前期规划和后期总结,再好的经历都不会留下多少印象。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为何不让每一次经历都变得难能可贵呢?总是这么平淡的生活多无趣,为何不自己扔块石头呢?打破平静,起伏的涟漪会让你更看清自己。
古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理论知识,旅行是应用实践,走得越多,行得越远,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宽,对这个世界也更宽容。
大天地,无所不容,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去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