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相信有一些妈妈说起自己的孩子就头痛。
比如:不喜欢与老师合作,学习落后,朋友寥寥……同时,他们又常常惹恼其他小孩,让别人对他们退避三舍。
于是,妈妈们总是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有攻击性,为什么他们对别人不温暖、不友善呢?
这样的孩子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又该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呢?
《温暖的孩子: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安东尼·比格兰【美】(美国预防研究学会的主席,致力于利用预防科学在全球建设滋养型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从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用了40年时间研究了儿童兴趣、技能、能力、习惯与后天养育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毕生心血。
本文将从什么是“结果选择”理论?不良的成长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和如何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滋养型环境这三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安东尼·比格兰【美】关于孩子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解读。
【一】 什么是“结果选择”理论?
结果选择理论:指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理论,孩子的当前行为更多的是为了行为之后的结果而做出来的。
举个例:一个孩子摔倒了,其实并没有摔很疼,但是孩子依然会哭,为什么呢?因为家长会因为听到哭声而去关心他,孩子为了获得这份关心,就会哭,这就是孩子的一种结果选择。
大量的实验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80%以上的时间,都在依靠自己的感觉来行走江湖,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一种行为能够带来明显的好处,孩子就会选择相应的行为)——就像刚才的故事,孩子一遇到事情就会哭,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自己可以得到关注。
友情提示:孩子的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由周围环境提供给他的“结果导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二】从结果选择的角度来看,不良的成长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安东尼·比格兰【美】认为:与孩子相处不和谐的原因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强迫”——因为根据前面所说的“结果选择”理论,如果我们强行改变了孩子对一件事的结果预期,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一)这种强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肉体上的暴力体罚,精神上的嘲讽、漠视,甚至语言上的数落、呵斥,还有唠叨等都可以看作强迫;
2、还会有一种 “冷强迫”,比如无论孩子如何表现,都不给予理会等等。
(二)如果这种不和谐的强迫关系持续下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首先,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就犯的时候,会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
例如:孩子在游乐场玩的正嗨,父母一把把孩子拉了回来,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行为可能第一次比较管用;当第二次出现同样情况的时候,孩子可能早就跑远了,而且已经做好了反抗的准备。
其次,即使有强迫成功的时候,也会使孩子无意间效仿家长的“强迫”行为;
比如:有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用强人所难的态度对待小伙伴——我们不要再去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这难道这不是孩子每天从大人那学到的吗?
最后,当强迫带来的持续性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会形成反社会人格。
比如:校园生活中发生的聚众酗酒、打架等事情并不少见。
友情提示:研究发现,很多受到过持续性强迫的孩子,大多都是心中有了愤怒不知道如何发泄,而愤怒的最终源头很可能是与早期遭遇过多的强迫有关系。
【三】该如何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滋养型环境?
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为孩子营造一种安全、温馨、轻松的环境更是刻不容缓——安东尼·比格兰【美】把这种环境称为:滋养型环境。
创建滋养型环境,安东尼·比格兰【美】有两个建议;
首先,抛弃“儿童成功学”;
太多的家长,整天把孩子:“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要成功,之后就可以当大官、开豪车、年薪百万”等等挂在嘴边,似乎孩子如果不能实现这些,就白活了一样——而实际情况呢?
这些家长往往更倾向于采用独裁的手段压迫孩子,效果恰恰相反,越是这么做,孩子的进步反而越慢,甚至还会产生抑郁和愤怒的人格特质——为什么呢?
因为:大人口中的成功,对孩子来说,其实他压根看不到结果,也感受不到结果的存在,那么从心里就无法认可——对他们来说,所谓的“成功”就是一种压迫。
实际上,给孩子宽松的学习环境,其实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感觉到学习知识很有自我成就感、很酷,自然提高学习成绩这件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其次,拒绝“吼叫”;
我们经常这样说,如果吼叫管用,那么驴子就会称霸天下。
孩子惹父母生气的时刻,这个时候如果不吼叫,父母该怎么办呢?
安东尼·比格兰【美】建议:我们可以试试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展示爱;
先给孩子充满爱意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之后再去正面引导。
比如:在看到孩子无心写作业时,你心平气和地问:“你是不是饿了?想吃烧素菜还是小炒肉?” ;这样会比你扯着嗓子大吼:”你怎么这么磨蹭,作业都写了俩小时了还没写完,脑子都用在哪儿了?”效果要好太多。
第二步:学会给孩子快乐的“立规矩”。
有一个小游戏可以帮助我们立规矩,我们称为“良好行为游戏”。
具体如下:
首先,找到孩子们愿意配合的项目,如团队比赛等;
其次,我们可以制定奖励规则;
然后,分层次去奖励表现特别棒的孩子(即使是让他们有5分钟额外休息时间,都会让他们开心不已);
最后,还有一些小技巧也可以使用。
比如:用文字来表达赞赏的“鼓励便条”、用惊喜礼品来打动孩子的“神秘奖励“等,都可以让孩子在快乐的同时懂得一些规矩。
结语
世界自有周期与规则——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之一,人类在繁衍与文明并举中砥砺前行;作为人类发展的未来:孩子是人类给予最多关注的群体之一,而“结果选择”理论是孩子们应对世界变化的一种方式。
不良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持续性地强迫会给孩子带来叛逆、甚至是仇视现状,作出反社会行为的深度危害;而要扭转这些现状,除了社会要致力于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滋养型环境以外,每个家长和家庭都需要自省和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将孩子置于平等互信的同等地位。
《温暖的孩子: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一本视角独特解读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书籍;它从行为科学及“结果选择“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如何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正面的干预,给孩子创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使他们成长为温暖的孩子。时间不是解药,但解药都在时间里;岁月一场,好的坏的,都是风景——了解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为孩子创造滋养型成长环境,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解读孩子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从行为科学及“结果选择”的角度,了解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正面的干预,给孩子创造一个滋养型的环境,使他们成长为温暖的孩子,这就是本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