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很多人选择在这一天来喜结良缘;今天也不是个好日子,因为恼人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
不过,就算天气再不好,对于新人们,这一天的每个场面、每个时刻,始终会是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幕,因为,只有今天,这场仪式的主角是他们。
同事张冰的婚礼,就是安排在今天中午。我起了个大早床,提前去汉西看材料,以便尽早结束今天的计划,就是为了中午能如期参加她的婚礼。虽然一般宾客们参加婚礼的习俗也就一顿婚宴,看似只有2小时,但算上为此耗费在来回路途上的时间,一天基本上就碎片化了。
不过尽管如此,尽管下着大雨、尽管我还远在汉西,尽管内心也有好多个想偷懒不去的念头,我还是没有缺席,依然提前十分钟到达了婚礼现场。因为对于宾客而言,可能就是吃不吃顿饭的事,但是对于婚礼的主角们,却将是他们的仪式有没有被你见证、被你重视的问题。
婚礼在一片祥和的众所周知的俗套流程中结束,然后就是新娘新郎逐桌敬酒。通常敬酒之前,大家伙基本上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所以一般等本桌的酒敬完,大家稍坐片刻,拿了喜糖,就可随意散场了。
于是,一场劳神费力的婚礼仪式,就这么礼成。而新人们只有在经过这场仪式过后,才算是正式昭告了天下——他们结婚了。否则,人们总觉得会少了点什么。
R
离席后,开车回家路上,脑海里回放着刚才婚礼的流程。老实说,除了新娘父亲的那幅“家”的题字贺礼和现场播放的婚纱照中张冰超乎现实的甜美模样,让我还有些许印象外,其余环节,我并没有太多感觉。再回想现场其他宾客们的反应,估计大家的感受十之八九都差不多。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无数场婚礼,凡能变出点花样的套路,也无外乎那几种,早就不会觉得有多新鲜。
我问妹妹,你觉得这样的婚礼,有意思吗?大多数人就是来走走过场,其实没有人真会去关注婚礼本身。
妹妹说:是这样,可那又怎样?只要新郎新娘他们自己关注就行了啊,其他人如何,又有什么关系?
I
她的这句话让我沉默。的确,所有仪式,只有参与其中、用心在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不一样。所谓仪式的初衷,其实就是把原本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而仪式的形式,就是尽可能将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用最精致、最花精力的方式去呈现。
过生日时,吹蜡烛、许愿、切开蛋糕第一刀,是仪式;
逢年过节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是仪式;
婚姻中,夫妻在每年结婚纪念日外出庆祝,是仪式;
跨年时,数着新年钟声敲响,是仪式;
甚至,就连买了本新书,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
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
在婚姻中,仪式感是获得安全感的源泉之一。
以前我们描述恋爱细节,都会这样说:我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他特地来看我,陪我在哪里做了什么,送了我什么礼物,对我说了什么话。他对我很用心,我觉得很幸福。
所以,从感性的角度看,在某时某刻特别用心做某事,带有仪式感,就能让人刻骨铭心。
正因为有仪式感,你才记得那天的阳光和白云,记得他的笑容,还有他身旁的微风和眼中的光芒。
在生活中,仪式感是让生活充满格调的驱动力之一。
小时候过年,母亲都会给我们做新衣。然后除夕那天,娃娃们就都会穿上新衣、围着大桌吃团年饭,那时的过年就有了仪式感,至今都是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年味。
我们成长、我们毕业、我们离开,我们需要一个个的仪式来对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一旦厌倦了生活中的格调,其实就是厌倦了生活。在缺乏仪式感的国度里,我们会慢慢失去很多觉察生活的机会。
仪式感之所以重要,是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暗示,强化精神,能够让我们继续坚持枯燥的生活,在遇到变故或者彷徨无助的时候,可以为内心带来希望。
D
所以,我们需要一点点改变,让生活慢慢拥有仪式感。
1、放慢生活的节奏,做到一个时间段内,只让自己专致于一件事,用心沉浸其中;
2、在做这件事过程中,仔细体会内心感受,提升对事情本身的感知和觉察;
3、尽可能将事情的结果,用最精致、最花精力的方式去呈现;
4、用照片、笔记或者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过程、感受和结果,便于事后展示、回顾和纪念。
1、放慢生活的节奏,做到一个时间段内,只让自己专致于一件事,用心沉浸其中。在做这件事过程中,仔细体会内心感受,提升对事情本身的感知和觉察;
2、用照片、笔记或者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过程、感受和结果,便于事后展示、回顾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