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这本书
萨提亚《心的面貌》教导我们我是我所有部分的综合,除了看得见的物质组成部分外,还包括我的各种正面或负面的情感,想法,理想和各种行为表现。只有当我真正开始爱我自己,学习接纳自己的各个部分时,才可能从更深层面了解自己,发现更多的可能,生命也将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书中两幕不同的内心舞台剧让我深刻体会到接纳自己的各个“部分”对保持内心的平安时多么重要。我是世界上唯一如我的人,我是生命的奇迹,我的负面情绪就是我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对其视而不见呢?来吧,让我们张开双臂,就像对待久别重逢的好友一样热情地拥抱它们吧。
主要内容
以下部分,是这本书中对我个人有深刻感触和影响的摘录和总结,分享给大家。
《心的面貌》是将自己看成有不同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个体。其中包括我们喜欢的部分,我们不喜欢的部分,被我们隐藏的部分,以及我们想要展示的部分。随着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这些不同的部分之间会时有冲突。此时,不要驻足在冲突中,而是深入挖掘每一部分,找出其中那些好的意图和积极的渴望。每一部分都是在表达你自己,或是邀请你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平衡。仔细倾听,早期的信息并不总是很清晰,每一部分所传达的意义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问题。
——约翰。贝曼
从约翰.曼的推荐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本探索自己内心的一本书。我是我所有的好的以及不好的面貌的主人。我是世界上唯一如我的人。我是所有的我的总和。不要只留下一种面貌而过丧失内在生命的人。我愿意不断在 “我”里加入新的东西,愿意不断去改变,我的每一部分都是有其价值的地方。我不用按照世俗应该做的事件去活,而是去探索新的我。
每个人相对其他人而言是“相同”和“独特”的结合体。我们每个人共同拥有一切的情感,包括愤怒、喜悦、恐惧、好奇、爱、兴奋、孤独和软弱。虽然引起这些感觉的关键可能因人而异,但我们拥有这些感情的能力是相同的。无论我们以为彼此有多相像,彼此之间仍然存有差异;同样地,无论我们以为彼此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彼此的相似之处依旧无法抹杀。很多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是互相信任和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差异则会招致困扰。人人都希望没有烦恼,所以,我们的做法往往就会试图避免这些“差异",但很可能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因为“差异”虽被认为是困扰之源,但我们内心许多被尘封的东西仍依赖它的激发才能被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怀着好奇的心去了解“差异”,“差异”能带来许多新鲜有趣、别具情致的体验。
同样,无论“我”的各个部分与他人的是否一致,或者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部分以及所带来的“差异”会帮助我们带来新的可能和希望。
===========================
内心舞台揭示了什么?
萨提亚大师提出,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层遮羞布,里面藏着什么呢?里面藏着的真相,多是无底深渊的黑洞,是见不得人的错误,是难以控制的恶魔,也许,是无力开发的潜能。人们对这些内在的自我的恐惧和渴望,犹如对待潘多拉魔盒,惟恐一旦开启,会遭到伤害乃至遭受毁灭。如此,有人惧怕面对难以掌控的局面,便不去开幕,掩耳盗铃,得过且过。还有人,压根儿不知有这层遮羞布,自说自话,无知无畏过活。让我们掀起那层遮羞布,走进内心的舞台,一起开启探索心的面貌的旅程。
在内心的舞台里,有一只巨大的“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其实标示的是人类的情绪。温度计的一侧有两盏灯,中间位置是一盏红灯,标示"能力消耗者";偏上部的是金色的灯,表示着“能力供应者”。因为情绪既能供给人以力量,有具备消耗人体能量的破坏力,这两盏灯代表这两种相反的情绪力量。这意味着面对相同的境遇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能觉察自己的感受,人生也许会发生一些改变;或许即便在眼前的困境中,我们也有希望产生给我们力量的情绪。
第一幕开始了,我们观察到自己的各个“部分”,它们包括各种外在的声音或形象(社会中的“他们”),比如,愤怒,理智,爱,愚蠢、权力和操控、无助、希望、嫉妒、幽默、性等,不断地对内在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做出反应,这些言行举止戏剧性地一一呈现出来。在这一幕中,我们感觉到内心的冲突和撕扯的痛苦,想要冲出一种束缚,却又被另一“部分”无情地拉回情绪樊笼里。就像在现实中,许多人每天为了面子而活,耗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满面倦容,内心又一直在挣扎,各部分在大声尖叫,找不到出口。痛苦不堪的我们就会呆若木鸡,无所适从,或者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些被否定的部分,互相撕扯,不被看见,不被理解,如同饥饿的狼犬,被锁在我们制造的“情绪樊笼”里(否认它的存在)。看守这个“情绪樊笼”的,其中一个是我们对自己要求苛刻,过于求好,用一大推“应该”把自己逼得无法喘息,而那些“应该”又总是和我们的心愿及能力相冲突。这些被我们视为具有威胁性、压迫性的事物一直在限制我们内心发展。
另一个看守者是“恐惧”,它无时无刻不在监视我们,让我们维持现状,不允许有一丝蠢蠢欲动的念头。但这些虎视眈眈的看守者,是由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其中的大部分,源自过去经验中某些权威人物的恐吓,而我们后来从未再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听任其控制。
第三个隐秘的“看守者”是我们的“忧虑”。我们内在总在不断斗争,希望能赢的“他们”的认同。所以我们总是对自己是否为人所爱、被人看重而焦虑。
享受自由新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全力冲出自己的樊笼。
面对同样的情况,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事情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反应方式,其决定性作用的是我们对各种情况的接纳,以及将这一新经验纳入生命之中的程度。所以,虽然对于外在世界很多事物的控制往往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但是我可以学习去适应那些自己能力之外的情况
同时,我们需要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压力源于内心,努力成为自我的探索者,研究自己的思想、感觉、身体和灵魂,使这些资源(即我所有的部分)能够整合一致,达到平衡。如果我们能够尝试去注意、关心、了解他们,而不是处心积虑地严加防范,这样我们原来用以警戒的精力,就转化为探求真相和做出改变的力量了。
内心的舞台的第二幕,“主人”出现了。在他眼里,外在世界虽然有不可抹杀的重要性,但其对内在世界的自由、完整的追寻更为强烈。舞台上多扇门上的子依然未变:排斥、忽视、拒绝、无力、惩罚和遗弃。门后依然传来刺耳的嘈杂、令人心烦意乱。“主人”虽有迟疑,但依然鼓足勇气迈开脚步,准备去迎接未知的事物。他大声宣告:“你们是我的许多,你们都属于我的。。。我的愤怒,我终于明白你一直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了。因为我忽略了一些事请,这让你感到非常恐慌,是不是?我竟然故意忽视你这么久,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被理解了的愤怒,突然哭泣起来。交换完真实的想法后,漫天的怒气烟消云散了。原来,当愤怒被压抑,伤害就会出现。此时若不能正式愤怒之存在,并且承认它、接受它,仅要求“爱”去抚慰它,那么只是缘木求鱼罢了。所以,面对愤怒是迈向新开始的第一步。我们既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又不去责备对方,即自身的愉快和他人的情绪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换个角度,如果我们能够决定别人的快乐或者不快乐,那他人的自主和尊严又何在?这其实使对他人自尊的侮辱。我需要的,只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真诚地表达出来,并且期望他人也如此待我。
最后一个身着绿色衣服头戴长长尖尖的小矮人轻盈地跳到了舞台中央,他手中高举“新的可能”的牌子说:只有在简单、自由、相互理解的氛围中,以及人们愿意寻求新的尝试时,我才会出现。
内心舞台剧想要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在拥有很多面貌,都是我们丰富的资源。无论你是否认识到他们,他们都真实地存在那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愚蠢的面貌“,“愤怒的面貌”,满意的面貌等。而且这里的每一个“部分”/面貌都是你重要的内在资源与能力,他们各有用途,都蕴藏着新的力量、新的可能。我们的“许多面貌”是我们应付人生各种境遇的丰富资源。若能够让各个部分得以和谐,我们就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也许你曾将他们区分为“好的”或“坏的”,但事实上,只有我门接纳了自己的内在世界,才能够真正去接纳别人,并由此与他人联结,获得和谐的人生。反之,如果我们忙于判断、批评是非对错,便再无精力去认识自我或欣赏他人了。
植物不会因你的命令而加速生长,也不会因你的咒骂而迅速枯萎,他们也许不如人聪明,却永远以找自然规律而生长。我们能还的,是去爱惜花草,照顾他们,了解它们的需要,给予它们足够的阳光、水和养分,它们便会自然生长。我们内心的“面貌”所需相同。
===========================
再来看看资源轮
“资源轮”的各层向外无限延展,形成了宇宙。我们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资源论的每一层都有生命存在,彼此影响。比如,我们的感觉影响着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和感觉又受到身体的影响。它们交织成一张细密、完整的网,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着、运行着。我们要真正了解自己是如何对待“自我”和别人的,即需要学习了解这张网是如何彼此影响和运作的。
我的”身体“中央(即“我”的部分)仿佛有太阳闪耀,她的光芒照耀四方、色彩纷呈。你i能感觉到自己仿佛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闪耀的太阳从不真正失去光芒,日落只是我们所处的角度带来的。虽然夜里我们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但天亮之后她一定在那里,生生不息——这就是信心,纵然不能眼见,仍旧坚信她的存在。因为我们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神奇。
============================
关于探索新机会
新的想法与信念是产生新机会的第一步,我们愿意付诸行动去探索则是第二步。固守我们所熟悉的一切,能够给与我们安全感,而面向未知的探险,却让我们心生胆怯。当迈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新的想法、未到过的地方,还是新的方向——一定会同时包含兴奋与恐惧,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都是促使我们进入改变过程的动力。在激变中,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平衡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意识的深呼吸,因为它可以验证我们依然活着,保持一种觉知。
如果我们在进入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时怀抱3种期待而非只有一种,情况就会不同。怀着三种期待,目的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只要其中一种成真就足以让人快乐起来。
即使有时3种期待全部落空,最糟糕不过一场教训而已,但如果顺利,就可经历许多新奇与美妙,岂不划算。所以,要打开新机会的门,最关键的一步是允许自己冒险踏入未知的世界。如果徒有幻想而没有行动,幻想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维持现状的人也许认为那是唯一正确的,但如果他能将这视为一种选择而非必然,新的机会就会自然出现。其实所谓“唯一正确”的方法不过就是别人所认可的方法罢了,比如“应该清单”所列。而且我们从前所竭力追求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也会在阅历丰富之后显得滑稽可笑。另外,当我们遵循“唯一正确”而活时,我们只能维持一种特定的面貌,其他的面貌都必须将之隐藏。
探索新的机会,并不意味这我们必须抛弃过去的一切。但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新状态,是必要做出某些程度的调适。如果愿意尝试一种新的、开放的态度,主动地、有目的地觉察自我的各种面貌,那么在新的觉察下,自我的许多面貌就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天空。我们也因此获得成长,成为一个新的人。
===========================
人的外表是内在世界的映射
我们的内在是如何决定外部的?以兴奋为例。12岁时,当你兴奋不已,你往往需要即刻的满足——找人倾诉,立刻,马上。而现在你26岁了,你兴奋的反应如出一辙。你以为这是你的天性,但你是否想过这也许能改变?你是否可能先一个人待一会儿,体会兴奋带给你的愉悦感受,或者邀请某位友人与你分享,或者画一幅画、唱一首歌,甚至跑上一公里?
遵循这样的例子,觉察自己的各种面貌,尝试不同的选择。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人生将幡然改观。你可能会感受到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开始涌现,并且新的责任感随之而生。当我们允许自己有所选择,并能够从这些选择中找出最适于我们的那一种,我们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再依赖外在的世界。
但一旦我试图隐藏某些面貌,或拒绝接纳他们,我就会不自觉地开始伪装,发出虚假而混乱的信息。除非我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面貌,并且自控,否则就无法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真相。
“许多面貌”是我们应付人生各种境遇的丰富资源。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爱惜我们的各个部分,帮助它们成长、和谐,是我们永无止境的成长之路,正待我们全力以赴。
=====================
“我是谁?”
答案就是:我是我所拥有的所有(面貌)之和。上天赋予我的一切都归于我,这就是“我”。我是世界上唯一如我的人。人类的生命同源,人与人之间自然具有基本的类似,如我们的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几乎没有差异。但每个人又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如指纹为例。
书中花了一些篇幅讲述了如何对待“多样性”和“差异”。在花园里欣赏千姿百态的花朵时,我们只会想到花的“多样性”。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多样性”是值得欣赏的特质。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多样性和花儿的颜色、香气的不同没什么不同。但我们往往认为那是“差异”,害怕和防卫之心即刻而生。我们对人与对花的心态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所遇之人,总会与我们不同,我们若尝试以好奇之心学习相处之道,把不同意见看作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差异”是“变化”的结果,而变化是人类的本质——这样我们就不容易在怀恐惧与攻击心,而能集中心力寻找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了。
就像面对著名餐厅中琳琅满目的菜品一样,我并不会全部尝试,而只选择自己所爱就好。但那口味不适合我的并不会被拒绝、被厌弃,仅仅是置之一旁而已,更不会去责怪餐厅为什么要将他们留在菜单上。这其中的差别极其微妙,常不被体察。许多人常把“依着自己的本性生活”与“拒绝或压制他人”这两件完全不同的事相混淆,好像不牵制住他人便无法维持真我似的。人与人相处亦如此。有些人也许不是我们喜欢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不好,不过气味不投罢了。我们可以尝试去接受从前不喜欢或不了解的人事物。但人们常常在还没有真正尝试之前,就武断的说着不适合自己。有时则浅尝辄止,不愿进一步获得真正的了解。其实,我们对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应该多一些努力去探究,等真正了解后再做判断也不晚。
===================
内在面貌的平衡
我们的许多面貌像是一件动态的艺术品。“平衡”是它的首要任务。平衡、再平衡时人生的真谛。“平衡”是和谐的同义词,不和谐的认识是抑郁、黑暗的。
由于改变不断发生,随时有各种新事物加入,重新获取平衡是很重要的。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寻找唯一正确的姿势,而是随情境及时调整姿态,以符合情境需要的方式重新获得平衡。平衡是一种感觉——感觉身体的姿态,感觉力量的凝聚与配合,感觉对身体其它部分的支撑。我们处在不断的改变中,而改变必定引起一时的不平衡(对新变化的害怕和兴奋),甚至有时会带来混乱与困扰。“不平衡”可能体现在身体的疾病上,也可能是内心的冲突、无力的感觉或者心灵的孤寂。失去平衡的感觉是可怕的,就像丧失了自我一般,这是我们需要即刻找一把椅子坐下,比上双眼,深呼吸,然后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的各部分失去了平衡,他们正在发出求救的信号."然后倾听自己个部分正在对你说些什么。正视发生的事情,找出它的需要,并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身体失去平衡时就会有警高信息出现,我们此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立刻检查症结所在。当我们养成已收到警告就立刻聆听并寻找问题的习惯时,会发展出非常好的应变能力。
阅历丰富的人都明白”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整个战争“的含义,也懂得人生”舍得“的道理。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和尝试,必然得失互见。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坚持所谓的对错和好坏。我们的需要、责任和喜好,本可以并行。只要随时遵循当时的境遇去选择恰当的方式,便是最好的。
对于偶尔出现的过错或损失,我们要学会淡然处之。每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得与失,我们若能潇洒的调整自己的姿态,新的平衡和自我就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