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说的,似乎又是个教育话题。
我在思考,一个人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会是什么样子?为何会这样问?因为确实见到这样的人。
一
小鲍是吴先生二姐的儿子,十八九岁,在同市一所大专院校读书。正值青春的小鲍,帅气中带着几分稚嫩的脸上却透出一副七老八十的神态。
五一假期回去时,我们又见到他。他说起不想继续上学的想法,觉得没有意思,我们问他想干嘛,他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想呆在学校里,太压抑了,整个学校没有一点好的氛围,呆在里面感觉像是在养老,不如回家呆着。”
我们循循善诱,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他一定要趁上学期间学点东西,不然以后肚子里空空如也,踏入社会碰壁的时候会后悔。
他说实在没有动力和兴趣去学,我就问他:“那你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用喜欢做的或者想做的事呢?”
“没有,我就是感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他懒洋洋地说。
他说他以前喜欢打游戏,喜欢倒饬收拾自己,现在觉得这些也没意思,不怎么拿手机玩游戏了,还剃了平头短发。
他这次五一回来,都计划好了让他妈妈帮他请假,他要在家里呆着。我们多人好说歹说,给各种建议,最后略带强制,才把他又弄回学校去。
一米八几的个子,健壮的身材,白皙的脸庞,大大的眼睛,这是小鲍——一个本该拥有梦想,努力奋斗的小伙子,却因没有任何爱好,没有追求,而想要回家“养老”,实在令人唏嘘。
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出他那双虽然大却没有光的眼睛,它们令我惋惜和担忧。我能理解吴先生二姐作为一个母亲为此夜不能寐的心情和状态,不愁,那是假的。
二
记得前年产假期间带孩子回我妈家,我十来岁的侄子硕硕也在回家过暑假。天气很热,这孩子每天的状态便是,吃过早饭就窝在空调房里看电视、玩手机,除了要上厕所,连吃饭都是我妈端过来放到嘴边,几乎不踏出房门一步。
他说他怕热。
有次我问他:“硕硕,你这样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你觉得有意思吗?”
“没有。”他躺在床上懒洋洋地回答,“可是能干嘛呢?很无聊啊。”
“无聊”这个词从一个十来岁小朋友嘴里说出来,也许并不稀奇,但他却经常说,不得不让人感叹,现在孩子都怎么了?
“你没有什么自己的爱好吗?比如读书啊,打球啊,听音乐啊”我继续问他。
“没有,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我哑然,不知如何继续谈话。同时,心里一阵沉重。
侄子还告诉我他在学校没什么朋友,他一般不怎么喜欢跟他们玩,觉得他们都很“幼稚”。
……
难道是我哥嫂子时常吵架让他心智比同龄人成熟?还是农村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像侄子这样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心中也很疑惑。
三
我有个同事小程,跟我同年,人很聪明,工作上属于只要你交给她什么事,她就会认真给你完成,但仅限于此,想让她做的更全面细致一点,就很难了。
工作之余,她最常见的状态就是,看剧、打游戏。
因为她坐在我旁边,我们经常一起聊天。经常听她说无聊,我就跟她说:“你可以找你感兴趣的事情做做啊。”
“可是我实在想不出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没有爱好。”她说。
我竟无言以对。作为一个有很多爱好的人来说,我无法理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我想那一定没意思,所以会常常觉得生活很“无聊”。
小程也是个妈妈,她的孩子比我家小一岁多。自从我经常在公司买童书,带动了几个同为宝妈的同事一起买,小程是新进的一员。
她常说羡慕我这种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以后教孩子肯定也更会教,教的更好,所以她也跟着我一起买书,用她的话就是“正因为我不喜欢读书,所以我一定要培养我的儿子读书的兴趣,让他以后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四
小鲍也好,硕硕也罢,还有小程,他们之所以在生活中没有任何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问题。兴趣爱好并非天成,而是可以在环境中不断培养,比如父母的引导和鼓励,老师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会在我们的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在不断的尝试中生根发芽,最终形成独特的喜好伴随我们的成长。相反,如果父母老师没有正确引导或者直接无视,那么许多兴趣也许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另一方面,在如今互联网信息尤其是手机等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它们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而玩乐过后,更多的是空虚和更深的无聊,反而让人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
再者,现代社会追求物质,看重金钱,人们变得急功近利,反而忽略了心灵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但我认为,人总要有一些喜欢的东西去当作消遣或者追求,这样,活着才更有意思。尤其是当你一个人独处时,你不会空虚无聊,反而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让自己过的充实、有趣。
活着,不能只追求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充盈,否则,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