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我身边帮我带孩子的人,都很尊重我的想法和观点。我虽然是个神经大条的女人,却也在某些极少数时候有着敏感的神经。这个“极少数时候”,最常出现在育儿过程中。沿着这些敏感的神经,发散联想,结合听到的、看到的人和事,便有了这篇文章。
01 变身学生和导师的女性们
无论一个女人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么成功,当她升级为母亲时,她立刻就会变成一个小学生。
一切都从零学起。
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奶、对孩子说什么话、用什么语调、怎么哄睡、怎么换尿片、怎么洗屁屁、孩子哭的时候怎么判断是饿了还是困了……
围绕在她身边的众多女性们,突然间,都变身“导师”了。
妈妈、婆婆、月嫂、七大姑八大姨、好闺蜜、工作上的女同事们……凡是有过生养经验的人,都能来指点一二。就连没有生养过孩子的人 ,也可以援引一些自己某位亲戚带孩子的经验,给她提点儿醒。
大概,人天性就好为人师。很多人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教给别人些什么,这次,终于逮住了机会,恨不得在新手妈妈面前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这一生的经验智慧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并在精神层面,落得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美名。
这位新手妈妈到底该不该听从这些人的建议呢?
02 新手妈妈的两难困境
她遇到了一个两难困境。两难困境意味着,无论怎么做都不对头。
如果她听从了过来人的建议,那么就从事实层面承认了自己在带娃方面是个小白,是没有能力的,需要依赖别人。
可是,如果她不听从过来人的建议,一意孤行,那么她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漏,从另一个事实层面,依然证明了自己能力欠缺,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带好孩子。
不少妈妈的身边,有着极为强势的老人。这使她们在学习做母亲的过程中,格外感受到困扰。
很多妈妈刚刚生完孩子,就失去了育儿过程中的决策权。
“你看,你刚刚做完剖腹产手术,要好好休息,晚上还是我来照顾孩子吧!”
于是,孩子一出生,就跟母亲分离。多少新手妈妈感觉到自己成了人肉奶瓶,吃完奶后孩子又被抱走、和自己分开。
当其他照料孩子的人可以随意触摸孩子的头是不是发热、小手是不是变冷、小屁屁是不是尿湿的时候,他们便获得了一种超出一般评论的权利,而是亲自实施的权利。
很多妈妈都想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妈妈,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
如果犯了错,就证明了老人常说的那句话:
“你看,我说过,你这样是不行的吧?这样做行不通!还是听我的罢!”
于是,她放弃自己的想法,任由他人来替自己那襁褓里的婴儿做决定。
很多妈妈面对似是而非的观点,常常让自己的直觉向“经验”妥协。
“我告诉过你,不能一直抱着孩子,抱多了就放不下来了,以后每次睡觉都要抱着入睡。现在纠正他的习惯还来得及!”
于是,犹豫无奈的母亲只好听从长辈的建议,不再抱着孩子入睡。任孩子哇哇哭累了自己睡着。就这样,孩子终于养成了“自主入睡”的习惯了。
更有甚者,是我见过的一位外婆,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
“我们家田田,出生后我就很少抱她,我告诉我们全家,大家都很少抱她,就让她躺在婴儿床上。后来,她一直都很独立。”
可是这个两岁半的田田小姑娘,见到我抱着牛仔,边抱边哼着小曲儿,她的眼神里满是羡慕,她不由自主地投入外婆怀中,外婆立刻说:
“不抱、不抱,你都这么大了,不抱、不抱。”
那些自以为带大了几个孩子的叔叔阿姨们,升级为祖辈后,忍不住对儿女们如何带孩子评头论足,禁不住要按照自己认为正确方式去教会孩子们如何带孙辈。新手妈妈们心里隐隐地感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明明自己心里和孩子心里都有互相亲近的需要,但似乎这种需要是不对的,不应该表达和满足这种需要。似乎一旦这种需要被表达出来,被满足一次,很快就会演变成过分的索取。
03 从经验和错误中学习
大部分妈妈确实很难一次就做好。
刚开始,她们不知道怎么抱孩子、怎么给孩子换纸尿裤、怎么给孩子洗澡、洗屁屁,怎么使啼哭不止的孩子变得平静,她们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游戏陪宝宝轻松自在地玩上一会儿……后来,她们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喂饭、怎么面对和处理孩子的脾气……
育儿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她们都要观察周围的人怎么做,然后亦步亦趋地跟随学习。
或许,这样确实可以避免妈妈犯错。但是,我觉得,这位妈妈和孩子的连结也不太深。因为她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用他者的感受来代替自己的感受,用他者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她存在,可是又好像不存在。
最温馨的画面,绝不是他者在母婴之间指手画脚。
而是妈妈和襁褓里的宝贝独处的片刻。她们四目相对。没有人在耳边絮叨应该这么干还是那么干。妈妈对孩子笑,孩子也对妈妈笑,妈妈对孩子咿呀,孩子也应和着发出咿呀声。妈妈抱孩子在怀里轻轻摇晃,孩子静静地注视着妈妈的脸……多么平和、美好的画面呀。
在婴儿出生的头一年,至少头六个月里,每天都能独处上一段时间,是妈妈和孩子之间最宝贵的礼物。
很多人一直在做母亲,但是从没真正做过母亲似的。她一切的观点都来自于他人。别人认为对的,她才认为对。书上是这么说的,于是她照着书。老人是那么说的,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是那样的,于是她照着做。新手母亲的任务,除了奶孩子,还要知道“听话照做”。谁发明了这四个字?“听话照做”这四个字真是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字眼。
母亲的直觉呢?被深深地掩埋在家庭中你一言我一语的嘈杂声中。
就拿母乳喂养来说。新手妈妈往往很发愁。因为她周围有太多的声音了。
婆婆说孩子半岁就可以断奶,那时候奶水已经没什么营养了,孩子都开始吃饭了。可婆婆年轻时曾母乳喂养孩子到三四岁。
心理专家说等一岁断奶刚刚好,避免孩子过于依赖母亲。可那些专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还有的女性自己还没有生养过。
美国儿科学会似乎说过,提倡母乳喂养至两岁后,即便到那时,母乳中的养分依然是不错的。不过,也有的孩子不到两岁,自己就决定不再吃妈妈的奶了。
人人都有发言权,可是新手妈妈似乎最没有发言权。她一生完孩子,就意味着要好好学习。育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它首先,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没有享受的学习,是精神折磨。
就这么熬吧,终于有一天,妈妈熬成了婆,也开始变得婆婆妈妈。开始对自己的媳妇或女儿絮絮叨叨,开始把自己学会的“照搬育儿”法言传身教:
“过去我这么做的,没什么问题,你就听话照做就好了。”
新手妈妈们如何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学习呢?绝不可能。只要犯的错不是很严重,犯点错又有何妨呢?在犯错中,新手妈妈学会了最好的让孩子舒服也让自己舒服的教养方式。在犯错中,母子之间爱的连结越来越深。
04 多一些理解和信任
我相信,每个妈妈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她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方式。
在牛仔两岁多的今天,回头来写这篇文章,我依然眼底湿润。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别关注到了做新手妈妈的挫败感和无能感。这些感觉,主要来源于自己和某些参考系的对比。
时下,育儿教导越来越多。只要能写几个字,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教教别人怎么育儿。只要自己生过至少一个孩子,人人都可以教教别人怎么喂奶、怎么哄睡、怎么爱孩子。新手妈妈们如履薄冰,虚心向经验人士们请教经验,生怕自己哪里没做好。这些都指向了比较,但凡对照检查和比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情。
不听别人的忠告,你就不会成为好妈妈,可是听取了别人的忠告,你发现别人才是好的,自己是不好的。
同样的道理,不学习,你就不会成为好妈妈,可学习的时候,你又挫败地发现自己不是好妈妈。
这个世界上,太多教导,太少理解。
没有理解,只有指导,这对新手妈妈们来说太生硬、太不公平了。
每个妈妈在生下孩子后,身心上会产生很多或剧烈或微妙的变化。理解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她们。
每个妈妈都很不同,每个孩子也都很不同,妈妈和孩子们可以共同找到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
没有理解、只有教导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感到焦虑,然后用各自的方式去化解那些焦虑。
有的妈妈开始自责起来,说:
“看吧,还是自己笨,还是自己差劲,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
然后她使劲加以改进,结果却学了个四不像,本来独一无二的母爱变得走了样。
还有极少数妈妈对一切的教导都假装看不见听不到,然后该干嘛还干嘛,结果最受伤的还是无辜的孩子。
没有理解,就没有连结。连结都连结不上,指导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这是一篇教你怎么做的文章,你可能有兴趣看看,不过关闭页面,这些文字后不会在你心里留下任何痕迹。
而如果这篇文章理解到了你,或许在很长的时间里,还会有某些声音,在你的内心久久地回响。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