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分享第321天。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案例:两岁的楠楠和妈妈出门,妈妈说楠楠乖,去帮妈妈拿一下鞋子。南南非常听话的跑去拿鞋子,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她手里拎的却是自己的一双小皮鞋。妈妈看她把自己的小皮鞋拿来了,就对南南说那是妈妈的鞋子吗?楠楠想了想,还是把自己的鞋子递给了妈妈,皮鞋,妈妈。显然,在南南的思维中,鞋子就是特指自己的鞋子。
案例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掌握的词汇不断增加,但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开始使用词语的时候明显存在着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的倾向。也就是说儿童用词的时候,会出现外延过度或外延不足。
外延过度是指将一个单词所包含的词义扩大至比习惯用词更广泛的范围。当孩子学会用狗这个词的时候,看见猫、兔子、牛,他也可能用狗来称呼他们,因为孩子认为所有的四条腿的小动物,或者所有会活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狗。这种情况到3到4岁的时候,逐渐会被克服。
外延不足指缩小习惯用词的词义。表现为对一个词的可用范围理解过窄,把单词仅仅洗理解为最初与这个词相结合的哪个具体的事物?例如对狗这个词指的是自己家养的那条狗,当看到其他的狗的时候,孩子就不知道那个东西要怎么来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孩子对词的理解,外延不足的倾向也会逐渐减少。
把孩子能正确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虽然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这些词称作消极词汇。因此父母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儿童的积极词汇,促使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不要满足于孩子会说多少次,而是要看孩子是否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
另外父母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最好不要教孩子奶话。奶话是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教给孩子的一些词语。比如说咪咪是猫,汪汪是狗之类的奶话。是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猫和咪咪说话的时间差不多,而前者是迟早要学习的语言,而后者却是要抛弃的语言。为了使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最好直接教孩子比较正式的理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