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学弟问我:学历和文凭,到底有什么用?
从小康以下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就听着父母、长辈们的谆谆教诲——“要好好读书”。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就受父母、长辈“读书无用论”的熏染,再此不忍多提。
很多人认为,从中产以上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父母、长辈们有大把的资源,不用被逼着“要好好读书”,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更美好的童年、更为心所欲的人生。其实这种想法纯粹只是一厢情愿,有点“砍柴的以为皇帝挑金扁担”的意思。关于“富二代的奋斗史”,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聊。那对于小康以下家庭走出来的我们,好好读书、一纸文凭,到底有什么用?
想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前些天我和一个高中同学的联系。我要结婚了(此处应该有祝福和掌声),他是我高中最好的同学,我找他当伴郎。然后就聊了一会儿,自然而然聊到了现在双方的工作。我现在是在国内前二的互联网公司做客户经理,其实就是销售+客服+可能的运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他是在一家名字和我说了好几遍,现在我仍然记不住的外企,做PE投资(私募)。两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泾渭分明,以后除非我有钱了搞个基金玩玩儿,不然不会有什么交集。虽然他自嘲是“金融民工”,但其实,“互联网搬砖”的我,打心底羡慕他的工作——温文尔雅、智慧多金。
先介绍一下我那位伴郎。他是我学生时代见过学习最好的人,好到什么程度呢?高一的时候,我们俩做过一段时间的同桌,考试、测验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听到他把试卷从正面翻到反面的声音,因为那个时候,我正面的题目才做了一半。等我答完正面的题目,趁着翻试卷的时候瞥了一眼,他已经在检查了,你说气不气人?索性后来,考试的时候,我就当他不存在了,因为实在受不了那种压迫感。
看到这里,大家以为我是一个学渣,虽然在他面前我就是学渣。我们班和隔壁班,是全市最好的两个班,什么概念呢?我们班有50多人,全市前100名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班的。后来,高考的时候,我以我们专业在山东的最高分考入西安排第三的一所大学,他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自此,我们就很少见面了。
我曾经是一个“有点”自负的人。从农村走出来的我,身边的父母、长辈、朋友,在我很多关键的十字路口,并不能提供太多建设性的意见。我感谢他们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但要给出超出他们层次的建议,有点难为他们了。所以,我自负地认为,大学毕业,我在学历上,已经有了基本的资格去打拼自己的事业,我有了去奋斗、去拼搏的入场券。我想啊,硕士毕业如果要工作而不是做学术,就一定比我有优势吗?我可是早工作了三年呀。我一个人来到广州,后来又辗转来到深圳,加入中国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每月还着房贷、养着车,马上就要结婚了,然后……作为90后,我陷入了一片焦虑与惶恐。
回到那个学弟的问题:一纸文凭,到底有什么用?
文凭,是一张入场券。
回头看一下之前的同学,有高中的、也有零星几个大学的,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很多人不像我那位伴郎,本科读得并不如我,也没我聪明。我在外表还算光鲜、实则苦逼如狗的互联网公司搬砖,他们在国外顶级的大学和实验室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我在工作内外辛苦积累和经营所谓自己的人脉,他们在和全球最精英的一部分人穿着西装喝着红酒;我在辛苦地赚着工资,每月还完房贷养完车吃完饭所剩无几,他们听说工作第一年年薪就50万RMB起;我以后可能要省吃俭用集资创业朝不保夕,他们能挥洒自如自信满满地拉来投资人的投资。
注意,我们讨论的是是否选择高学历、而非能不能获得高学历。
因为学历,因为所谓的“一纸文凭”,因为没有继续读研读博出国深造,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我没持有通向更高层次的入场券。所以我现在是互联网销售客服,伴郎是PE投资;所以我以后可能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或职业经理人,伴郎是私募大佬或金融大鳄。
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学历决定了你在哪个大致的圈子内施展能力;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在你的能力不为人知的时候,学历是一个易于识别的标签。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为了学历而去读书,要想清楚初心是什么,想清楚为何出发。我就是没想清楚,身边也没有人能帮我理清楚,所以就没往那个方向出发。另外一位高中同学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三年,最近在准备考GRE,然后出国深造,看来和我一样,现在也是想通了这一点。至于我呢,马上结婚了,有房贷的压力,并且也没有勇气一走了之出国深造,所以会继续在现有圈子努力工作。学习是终身的,虽然说出来容易,能做到极难。以后有机会,我会继续去读书。一是真的为了学习成长,二是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入场券。
希望能给刚上大学、有朝一日陷入迷茫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想法。我继续搬砖去了。
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