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读书,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耕读传家的美好传统,科举制度下人们对读书更是推崇备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虽将读书功利化,但那也无可厚非,死读书迂腐,不读书却会愚昧和野蛮。
读书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
众多的声音中只有叔本华警告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他其实是在强调读书要讲究的正确方法,读书时人应该有独立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而且他本人不也读了很多书吗?也只有他那样的境界才有资格说出那样自信又自负的话。或者可以理解为这恰恰说明了,他思想的跑马场也曾被别人践踏过。
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曾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你为什么要登山,回答:因为山在那儿。仿此也可回答:因为书在那儿。
但这个回答怕是等于根本没回答。不太能令人满意。不如继续问下去:为什么有书在那儿,答:因为有人写了那些书,为什么有人要写书?答:因为人有些思想或事情不想忘记,并且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写是对抗遗忘的方式。
不是吗?帕斯卡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有思想,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人们为了表达、交流、记录思想产生了语言和文字。人是社会性动物,表现在不仅需要和同时代不同地域空间中的人横向交流思想,也需要和子孙后代纵向交流思想。如赫尔岑所说:“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时代,当我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与朋友一讨论,也许还未等对方开口,自己便已豁然开朗。交流的意义在于碰撞,切磋,启发。
当人们的思想成果越来越多,仅仅靠口口相传难以完成时,产生了以书为载体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最原始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主观上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们不仅能自食其力,有益于自己还能有益于社会,客观上起到文化传承和接力的作用。
人是社会动物,没有哪个人敢自大地说,我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我不需要读任何一本书,所有事由我独自亲身实践得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的有限性,一个人再聪明也无法经历他之前人类的所有探索发现发明创造过程,每个人只是人类文明传承链上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应完成好自己这一棒的接力。而读书是最高效最明确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捷经是读-流的书”。
虽说佛教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但智慧如六祖慧能也还是因为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中的句子:“”借助别人间接阅读而开悟,即使五祖弘忍也还是要通过看每个弟子写的偈来选定接班人。虽说不立文字,佛教的典籍却汉牛充栋。
过去年代的农村,若有个文盲很能干,我们会很遗憾地说:若识字,读书,有文化,也许会更优秀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读书这件事儿,必须由人和书共同完成。人和书两个要素缺一不可,而且读书效果也由这两个要素来决定。论语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代强调一个人要先学做人,再谈读书做学问,当然这二者不可割裂,但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读经典好书的过程中,书中的做人处事的道理会自然而然地内化为自己的准则,形成正确的三观。
再则说读书要有选择,当然应该是读经典好书。卡尔维诺已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给出了经典的十四个定义。古代由于造纸,印刷业的不发达,书籍的写作和出版是相当郑重和慎重的事,书籍在传抄,传播过程中已自然地经过了淘汰筛选,那时说“开卷有益”还可说是对的,而现在则不然,因为利益的驱使,充斥着许多外貌是书,内容低俗实为伪书的印刷品,择书如择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未形成正确三观的未成年人应该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读好书,形成健康高雅的阅读品味和具备选择好书的慧眼。即使同是读好书,以人的有限精力不可能读完世界上有史以来的所有好书,依然需要选择。
当今网络时代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元,包括传统纸媒阅读和网络阅读,但网络书籍更加良莠不齐。若说古代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还可三迁,如今的母亲迁到哪里也逃不出网络这张大网。古代农业社会常有三世四世同堂,家族内部相对封闭独立,社会发展缓慢,三代才能成就一个书香门弟,尚可有家风一说。而今教育也已成为工业化流水线式,缺少了个性。网络使获取知识超常便捷,如今孩子的成长环境面对更多机会和挑战的同时也有更多诱惑和陷阱。所以当前提倡健康的家庭阅读尤为重要,网络如同大海,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早,应在孩子进入网络前就能通过阅读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一定的处理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如同一个人游泳要持有游泳证一样,才不至于被网络这个汪洋大海淹死。
家庭是完成文化接力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的是有限的,而人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当一个人毕业离校后,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保持下来,那么他就可以不断地学习,获得成长。所以读书又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