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医生能帮你多少?
人生在世,要达到完全的幸福,几乎不可能。那么,我们不求圆满呢?很可惜,从哲学的角度讲,多数人的生活充斥着虚假的欢愉和真实的不幸。这也就是说,多数人的幸福值还达不到及格水平。
他们只会在某个心理病症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选择求助,而心理医生就负责把这个最为严重的病症给修剪修剪,让它不至于再对你的生活造成严重干扰,最大限度地使你的生活回到正轨,当然,正轨不代表幸福。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盒子,里面一团乱麻,如果线头不露出来,你把盖子盖上,看不出来有问题。如果线头露出来,你就把盖子打开,将线头塞进去。
心理医生,其实就是扮演这个打开盖子塞线头的角色。
打开盖子,简单的乱麻和线头,他给塞进去。这是入门的心理医生。
打开盖子,简单的乱麻和线头,他不仅给塞进去,还有爱心,把乱麻整理好了。这是不错的心理医生。
打开盖子,复杂的乱麻和线头,他还能给塞进去。这是厉害的心理医生。
打开盖子,复杂的乱麻和线头,他花费时间把线头塞进去,付出强烈的爱,还将如此复杂的乱麻整理好。这是神级的心理医生。
收拾线头的水平,需要专业知识、经验和技巧。整理乱麻的功夫,则要看爱的能力强不强。
实际上,没人能真正地帮你整理自己的乱麻。上帝也只救自救者。但是,强烈的爱,能够感染你的心灵,从而唤起你对这种通透舒展的生命状态的向往,直面自己那尘封已久的心结,进行自我开解。
二、认识自己
人类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缺爱』。孤独源于缺爱,自卑源于缺爱,暴戾源于缺爱…
缺爱导致幸福感的缺失,这种幸福缺失会让人产生『人生的无意义感』,即『我好像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感到幸福』、『我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既然一切都是徒劳,那么我为什么要努力、奋斗呢?沉醉于当下声色犬马的感官快慰,今朝有酒今朝醉,岂不是舒服一点?
这种人生态度,滋生、分裂出无数的心理病症。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根绝心理病症,就要解决缺爱的问题。
解决缺爱,也有几种方法,家人的爱、友人的爱、恋人的爱,但这些都是外部之爱,治标不治本。
要彻底解决缺爱问题,只能是『自爱』。
爱上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这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一条从理性通往感性的路。
看来苏格拉底已经洞悉人生悲剧的根源:
不了解自己。
所以,他才喊出一句贯穿古今振聋发聩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三、认识世界
人们有爱时,心灵与世界是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一旦缺爱,心灵便与世界的分裂对立。世界在我们眼里,不再是自然而然存在了。当缺爱的本心开始闪躲,整个世界便不可捉摸。它仿佛变成一头随时能将我们吞噬的怪物。人们对于这头怪物的恐惧,催生了认知怪物的诉求。这就是对建立稳固世界观的渴望。
对比两种高效率的建立世界观的途径:
『哲学』和『宗教』
显然哲学不是宗教的对手。
哲学这种工具,驾驭门槛比较高,高端人士才能玩转。
宗教就不一样了,大小通吃。
哲学之于宗教,好比私人家教之于培训班老师。
哲学在逻辑和理性层面,确实要高于宗教。哲学人士,可以在保持无神论者的纯洁之身的状态下,直接获得挺立的精神和开放的心灵。
宗教人士,则必须放弃与生俱来的无神论者的身份,通过给大脑嫁接植入一个有神的世界观,间接地获得挺立的精神和开放的心灵。
换一个角度来看,把哲学和宗教视为一家企业,这两家企业都致力于满足顾客的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稳固的世界观,这样人们就能感到一种对人生的掌控感,不再惶恐彳亍。
不妨再把它俩看成是餐饮企业,把精神需求换成食物需求。
哲学DIY小吃,它提供一切食材和厨具,你得自己动手做。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味道不一定美妙,但那味道唯一的,你独有的。
将哲学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融会贯通,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
宗教食堂快餐,它提供现成的菜品,味道经过很多人检验,应该不会差。但是,这样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味道。
皈依宗教,将宗教的世界观整个搬运借鉴,对于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自行探索的人们而言,也算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