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年庆|麦秋里的童年

图片来自网络

当风一天天变得燥热,当树上的杏子慢慢变黄,一个叫“芒种”的节气就要来了!

芒种来了,麦秋也就来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这话,准得很!明明早晨看着地里的麦子熟得还欠些火候,可过了一个响晴响晴的晌午,你再看,那一地的麦子,已经黄得晃你的眼!

这,就叫“麦熟一晌”!

麦秋时节,家家户户都没有闲人。学校里也会放上半个月的麦假,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大人们抢收抢种。小一点的孩子,能拎着筐子捡麦穗,往地里送水送饭,帮着撑口袋装麦子。大一点的,就能顶半个劳动力,手执镰刀帮着割麦子了。

小时候,我最爱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每每看到大人们手持镰刀,在麦子地里左右开弓地“大杀四方”,我的脑海中总会跳出“立马横刀”“如入无人之境”这些词,于是,我总盼着能早日将手里捡麦穗的筐子换成镰刀。

十岁那年,父亲为我特意赶集去买了几把镰把儿稍细、镰头偏小的镰刀,拿在手里轻巧、玲珑,但刃口却很锋利!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刀”,感觉一下子成了大人!

说到镰刀,父亲每年都会按人均四五把的数量来准备,并早早地逐一开刃、磨好。我问他为什么准备这么多,他说,“歇人不歇马,到时候你就知道马多的好处了!”

麦秋前的半个月,父亲会趁下雨阴天不能下地或者晚饭后的工夫,将过麦秋用的铁叉、扬锨等各种工具收拾出来,逐一修理、拾掇到趁手好用。我偶尔被唤来干些扶扶着着的打下手的活儿,经常听他念叨,“做事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在开镰的前夜,父亲还会蘸着月光再次将镰刀一一打磨得锃光瓦亮,看起来更加锋利无比。我笑话他这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他笑着说,“这是打仗前最后的阅兵”,“心里有数,做事才能有底”。

万事俱备,只待开镰。可什么时候开镰,还得听父亲的决断。麦子收早了,因为熟得欠,麦粒就不饱满,一年的收成就会打折扣。如果动手晚了,麦子割着割着,大部分都熟过了头,麦粒在麦壳上瞪了眼,就会在收割、运输的过程中掉粒子,平白糟蹋了马上要到手的粮食。

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几乎每天都会去麦子地里转几圈,时刻关注着麦子成熟的进度。他会顺手折上几个麦穗儿,在手心里用力一搓,用嘴一吹,麦壳飞走了,掌心里只剩下一小把新鲜的麦粒。放入嘴中,唇齿间是新麦的鲜甜,心田里是丰收的喜悦,大概什么时候开镰,他心里也已有了数。

凌晨四点多,天边还挂着一轮弯月,地里的露水正浓,父亲和母亲把我叫醒,拎上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镰刀、干粮和水,去地里割麦子了。

父亲和母亲都是村子里割麦子的一把好手,他们弯下腰割起麦子来,就仿佛一个猛子扎进麦田,连头都不抬,一把镰刀左右开弓,割麦子、捆麦子一气呵成,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身后就是一大片又短又齐、干净利落的麦茬和一大溜儿又规整又匀称的麦个子。

寂静的清晨里,风凉凉的,偶尔送来田间若有若无的虫鸣,麦杆因为沾了露水,镰刀割上去,声音虽然没有白天风干物燥时那么脆生,但“刷刷”的声音,仍然让人很有征服感。

父亲和母亲一把镰刀横扫十几垄,我只能负责几垄。前半程,我气力尚足,能紧跟在他们身后,始终保持着一两个身段的距离。

天色越来越亮,我的手也越来越酸,轻巧、锋利的镰刀拿在手里也越来越沉,用起来也越来越钝。父亲让我换一把镰刀来用,果然,手下立即轻快起来。“歇马不歇人”,父亲口中的“马”原来指的是“镰刀”。

不一会儿,刚换的镰刀再一次变“钝”,胳膊像灌满了铅,腰疼得像断了一般,我一屁股坐在麦个子上,早没了刚刚执“刀”的兴奋,恨不得再也不站起来。

见我被拉得远了,父亲和母亲一边回过身来挥上几镰刀,帮着我追上他们。一边跟我说,“累的时候,往往越歇越觉得累,越累越想歇,这个时候,咬咬牙也就挺住了。看到前面田埂上那棵蒿子了吗?割到那儿,我们就喝水、吃早饭,可以歇口气了。”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地上像是着了火,风也不知道去哪儿偷懒了,只剩下看不见的热气四处蒸腾着。汗水顺着脸颊、脖子往下淌,手上起了血泡,两只胳膊被麦芒扎得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痛。可麦畦的终点,张望起来,还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咬牙坚持着,不再总是张望地头还有多远,每当累得想直起腰歇一歇时,我就先找一道田埂或者一棵长得高高的野麦子做为小目标,告诉自己,割到那儿,才可以直起腰喘口气!

当你再也不想什么时候才能割到地头,脑子累得只能下“坚持”两个字时,密而厚的麦杆忽然变得稀薄透亮起来,直起腰,才发现,那遥不可及的地头竟然就在眼前了!

回过头去一看,哇!从南头到北头,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被我们割出了一条宽宽的带子,身后一大溜儿的麦个子,竟然都是我割的!那一刻,沐在父母欣慰、赞美的目光里,我的心里也对自己信心满满。

“汗珠子摔八瓣”的麦收季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童年。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学会了割麦子、摊场、翻场、起场,学会了凡事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尝到了“咬咬牙”时的艰辛和“挺住”后的喜悦,也慢慢积累起了行走人生的底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176评论 5 4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9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232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5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79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7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26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9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3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6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1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7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3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32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年过了芒种时节,地里的麦子就黄了。小麦是我们那里的主食,所以收麦是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追梦人在路上不断追寻阅读 528评论 0 1
  • 今年的麦收季节刚刚过去。 现在的麦收季节已经不能和记忆中的麦收季节相提并论了。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农民的孩子...
    南极雪北极冰阅读 940评论 5 5
  • 麦收时节难忘那远去的记忆 陈建政 自从我上完大学分配工作后,每到麦熟季节,我...
    YINGHEYU阅读 1,220评论 3 5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362评论 1 18
  • 割麦子的季节又到了,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就会想起小时候在家里割麦子的情景。 我家种地最多的时候,有八亩地。每年到了收麦...
    姐是纺织姑娘阅读 935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