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刷南头古城,港深双年展。上次是有要逛完的目的,没有仔细看内容。
今天就是仔细,一字一字看双年展,关于城中村的一个一个实践案例。
双年展虽然只有三个月,但是策展的人的严谨程度,是要比南头古城门口做博物馆的人,还要专业仔细的。
今天顺路看南头博物馆,发现挂在墙上的一处介绍深圳地区明朝人口的资料,简体简介,居然把引用的繁体数字十位百位颠倒了,不是我吹毛求疵。是最近练习读华杉讲透四书系列文字,读繁体字古文,能看得进去了,与其看二手简体字的简介,不如看一手繁体字来的直接,透彻。结果就发现了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博物馆引用的地图不严谨,为了效果,肆意放大。没有对比就没有体会,这次直接奔都市与村庄的主体,上来看到一面墙,就是介绍深圳千年,一个地图时间表,并且举例十个代表性的城中村30年的发展史。这只是一面墙,全是文字,上次来看,并没有注意内容,只是找了些,漂亮精致的事物拍照留存,今天砍,主要过来看城中村发展变化的内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其实很多城中村现在的房子不过40年的历史,因为看到一张1977年美国卫星拍摄的高清地图,整个宝安现在中心区,和西乡这一片,要么是海里,要么是水田。变成现在这样到处是房子,尤其是壹方城单价房价10w以上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标杆。
而这面强的资料,制作的人就严谨了许多,很多地图也标明了年代 ,作者,作者国籍。
上次拍照是这面墙旁边一个复杂,精美的城中村微缩作品,而忽略了墙上的内容。
策划展览的人,尽心尽力,做这些事情,写的每一个字,用的每一个图,一定是要表达一个目的的,而上次的我,因为要逛完会场而忽视了内容。所以这次来看算是对温故知新有了又一遍认识,现实很多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不是看一遍就能消化吸收,了解的。
需要再有针对性的,专注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