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管理大智慧】——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6)
一、脱离世俗的欲网,才能将文明传递
人来到世上,便被欲网、情网等一张张无形的大网捕获,当我们意识到网的存在,逃离的行动便宣告开始,然而逃出了这张又进那张,可以说终生都是在努力逃离中度过。当然,我们的努力也不会白费,随着一次次的逃离我们的自由度也在一次次增加,当我们的自由空间达到足够大时,我们便可以干成我们想做的事。
1919年,一位在欧洲大战中受伤的年轻人搬到了芝加哥的一处公寓, 住在了离安德森很近的地方。这位年轻人是读了安德森的作品才感到文学力量之强大的,但当他和安德森接触后,安德森为人处世的观点更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一个同样受安德森作品影响的年轻人慕名拜访了他,并虚心地向他求教。安德森同样毫无保留地指点他,还帮助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许多年过去了,安德森从未拒绝过每一个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他用他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许许多多读者和著名作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考利称赞安德森是“惟一把他的特色和视野流传到下一代的人。”第一个年轻人是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海明威,第二个年轻人是后几年中写出杰作 《喧哗与骚动》的福克纳。许多人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安德森如此慷慨,愿意把人生最宝贵 的东西(品德和写作技巧)传给年轻人。因为安德森知道:把自己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承给需要它的人,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永恒。谁不想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谁不梦想成为英雄,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逃离世俗的一张张大网,拥有一颗可以让你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自由之心。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发现先辈的文明所在,并把它发扬光大传给下一代。
二、巧借天时,修身才会大有收获
农业丰收依赖对天时的巧妙利用,修身是否有所成就取决于对命运恩赐的及时把握。上天给予了你一颗哲学家的大脑,你就要勤于思考;上天给予了你一副诗人的情怀,你就要磨练笔力。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使人思考,思考使人进步。”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苦痛中获得进步,这需要他必须有哲学家的修养。因此,痛苦到来的时刻,也正是增加哲学家修养的大好时机。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犯罪之人,关键在于能否将“愤怒”升华为一种艺术情绪,这需要具备诗人起码的艺术涵养,所以,愤怒产生的时侯,也正是培养艺术家修养的有利时机。
有一对夫妇很穷,他们一直盼望有新衣服穿,有好饭吃。一天晚上,一位老妇人来到他们家,请他们说出三个愿望来,不管是什么愿望,她都能满足。丈夫肚子很饿,便说:“但愿有张大煎饼吃!”突然,一张煎饼出现在他面前的盘子里。妻子嚷道:“你真傻,我们的愿望应该是有满屋子精美食品,可你却只要一张煎饼。我愿意那张煎饼挂在我的鼻子上!”立刻,那张煎饼粘在了她的鼻子尖上。接着,夫妻俩就互相指责起来,而那张煎饼仍粘在她的鼻子上。最后,妻子喊道:“但愿这一切都不曾发生!”顷刻间,煎饼消失了。然而,丈夫还在嘟囔:“我还饿,我多么希望现在能有些煎饼吃。”可是,三个愿望已完,当然什么也不会有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命运之神赐予机遇之前,你是否作好了充分准备?不过,机遇的大小总是和接受者的生命能量成正比的,命运之神决不会把攀登泰山的机遇赠给一个愚笨的蜗牛。 有一只蜗牛,很想振奋起来干一番事业,却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 能。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要走三千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年。再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就要死去。于是不胜悲愤、郁郁寡欢,不久就枯死在蓬蒿杆上了,而被蚂蚁所嘲笑。也不是所有的蜗牛都这样愚蠢,《蜗牛与黄鹂鸟》歌中唱到的那只就很聪明。 门前一棵葡萄树,嫩嫩绿绿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树上有只黄鹂鸟,嬉嬉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的很,现在上来干什么?黄鹂鸟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三、志趣使修身事半功倍
渔人以船为家,船儿离不开水,恰如修身的过程需要有乐趣相伴。那些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的科学家和那些情愿在陋室“爬格子”的作家,他们之所以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到底(即便其成就暂时不被社会承认), 是因事业本身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乐趣,那种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乐趣。与此相反,有些人表面上看似成功了,可由于他们所选择的目标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于是随着社会成就的增加内心痛苦也随之加重,最终也没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有的甚至还会因某个突发事件而前功尽弃。老桂的《人生病态放言》中的一个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某君系某著名大学物理系毕业,早有科研成果荣获国家金奖,算得上是位丫人所共知的科技明星,然而他的遗憾和苦衷却无人知晓。原来此君高考之前,本来想报考文科,因为那是他愿意为之溶血溶魂的专业,而且他在文学方面表露出来的禀赋、才气也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在老师当众建议他报考文科时,他却赌气决定报考物理系。原因是当时流行“学习好的学生都报考理工”的观念,他误认为老师把他视为“二等生”。为了证明自己绝不是“等外品”, 他发奋图强,果然如愿以偿。然而,他从没有爱过他所从事的专业,他魂牵梦绕的只是文学艺术。但是,为了向所有的人 证明“我行!”他顽强、有时甚至是残酷地逼迫自己去钻研、去试验,去为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研项目与那些他厌恶的无机的物、有机的人打交道。他是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也养成了脾气暴戾、心情抑郁的品性,常动不动就发火,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地烦躁不安,以至连性机能也失去了。后来,离了婚,一对儿女也跟妻子一起离开了他。”
由此可见,人生修身若没有乐趣的陪伴便很难坚持下去,因而也就很难拥有令自己满意的成就感、幸福感。
四、不拿他人的过失折磨自己
我们常常用“啃骨头”来比喻被迫去做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因为有好肉吃谁也懒得去啃骨头,然而,如果我们能从“啃”中品出些滋味来,则啃骨头又成为一件乐事,尤其是当你处于并不饥饿的状态中。市场乃交易的场所,通常我们是为了交易而去市场,当交易并不令我们满意或没有达成任何交易时,我们便会感到很失望,然而,一旦我们能从交易本身发现乐趣,那么交易的成与不成便显得不那么重要,那些在服装店闲逛的女人和那些在书店转悠的男人,尽管他们时常空手走出店门,但从脸上的微笑判断此行是很有收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中,随时都会遇到“啃骨头”的事情。社会就是一个大市场,不平等的交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便会品尝出“啃骨头”的妙处,感悟出各种交易背后的玄机,从而再不会拿他人的过失折磨自己,而从中找到人生的另一种乐趣。
某人刚搬到新居,便被楼上的孩子和琴声弄得焦躁不安。几天后,和对门邻居聊起此事,邻居讲:“开始我和你一样,想去大闹一场,”邻居接着说:“可后来想想,那孩子练琴也不容易,如果我们一闹,她便没心练琴了,所以我就忍下来了,好在这孩子越来越有进步,我们听着也就舒服多了,后来我便把它当作音乐来欣赏。我真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那时,我们就可坐在家里免费听音乐了。”邻居说完,乐观地笑了起来。这人回到自己的房里,楼上又传来小提琴的声音。这人突然感到那琴声变得悠扬动听起来。
克林顿曾有过这样的座右铭:“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人人心中,都有一部无线电台。只要能从他人或造物主那里收到美好、希望、欢畅、勇敢和力重的信息,我们便拥有青春。”其实,大自然(造物主)并不鄙视谁,任何人都拥有她赐予的这样一部“无线电台”(包括接收天线)。可惜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很好地珍惜和利用它,要么年久失修不能使用,要么接收到的多为不利身心健康的消极信息。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多地接收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积极信息,就能实现“趋吉避凶”的目的。
五、人到无求品自高
烹饪可使饭菜由生变熟,好闻又好吃。烹饪的技巧在于火候的把握,饭菜成熟的标志在于生菜、粮食原有本味的改变。每个人生来俱有的欲情犹如各种菜粮的本味,当我们修炼到一定“火候”, 这些欲情自会改变其本性,统一到我们的“品行”要求之中。我们常说“人穷志短”, 如果这个穷人安于贫穷,则他照样可以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有牵挂便挺不直腰板,有所求则做不到清高,故而人们才会感叹道: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一天,怀让禅师走进佛殿,看见马祖和尚正端坐在蒲团上静心合掌,闭目禅定。怀让知道马祖这样做是为了早日成佛,因而暗暗好笑,便捡来一块青砖,蹲在地上,哗啦哗啦地磨起来。马祖听得心烦,便问师父在做什么。怀让说:“磨砖作镜。”马祖笑道:“砖头就是砖头,难道能磨出镜子不成?”怀让说:“磨砖不成镜,难道坐禅就能成佛吗?”马祖不高兴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怀让说:“打个比方,如牛拉车,车要是不走,你说该打牛,还是该打车?”怀让见马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接着说:“你学坐禅,是为了成佛。其实成佛靠的是心灵中的颖悟,根本不是光凭坐着就能解决了的。而佛呢?他的本质就是没有固定的外相,要求心不停住在任何一件事物上,你想坐着成佛,就是杀佛,你固执地坚持着外相,就永远参悟不到真正的佛理。”成佛靠的不是“成佛的欲望”和“固定的外相”, 而是对佛理的参悟程度以及品德修炼的水到渠成。
唐朝有一个和尚名叫慧能,有一次到广州法性寺去听经,入得寺门就看见全寺和尚都在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来,把佛像前面悬挂的幡吹动了。座中两个和尚见了就议论起来。一个说:“你看,那幡在动。”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动。”两人争论不休。慧能听了,便插嘴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如果心静到“一切皆无”, 便不会被外物所动。
六、意志的贫穷才是无所成就的根源
谈到解决困难有人马上就想到钱,因为在他们眼里,没有钱便干不成任何事,同时也没有什么用钱解决不了的。如今是商品社会,处处都离不开钱,谁也不希望自己是个贫穷汉。然而,贫穷并不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更不等于一事无成。相反,物质的富有也不意味着万事俱备,金钱并不能满足我们的任何需要。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招来熟人,却招不来朋友;钱能带来奉承,却带不来信赖;钱能使你每天开心,却不能使你得到幸福。
古时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要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说:好呀!”穷和尚又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吃惊地说:“我多年来一直想买条船下南海去,至今都未能如愿以偿,你靠这些去得了吗!”过了一年,穷和尚告诉富和尚,他刚从南海回来,富和尚听后颇感惭愧。从西蜀到南海,不知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去,而穷和尚却到了那里。这恰好说明:人穷未必志短,信念贫穷才是不能到达目标的真正阻力,意志的贫穷才是无所成就的根源。
七、心平不觉路坎坷
客栈非自己的家园,人在旅途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人生的旅途由一个个战场组成,只要我们把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那么胜算的把握也就增加许多。
有个人生在燕国,却长在楚国,到老年想叶落归根回到故乡。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晋国时,同行的人骗他说:“这就是燕国的城了。”他顿时脸色凄然。进城后,那人指着一座宗庙对他说:“这就是你祖先的庙社。”他不禁唏嘘叹息。那人随后又指着一栋房子说:“这是你祖先的住宅。”他便流泪抽泣。当那人指着一处坟墓对他说:“这是你祖先的坟墓。”他再也无法抑制,放声大哭起来。这时,同行的人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刚才是在骗你,我们这才到了晋国。”那人感到羞愧万分。当他回到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城郭、社庙,看见祖先的住宅、坟墓,他悲伤的情感反而变得淡薄。当我们经历了一次艰难困苦,待到再一次与它们遭遇时,我们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感觉。心静不觉风浪起,胸平不畏路坎坷。预料中的痛苦和失败像压舱的重物一样重要,没有它们,船就成了风的玩具,很容易颠覆。
当朋友问我一项计划是否可以实施时,我总是帮助分析,如果计划成功,其最好的结果会是什么?看一看它与我们最终期望之间的距离。如果计划失败,其最坏的结果又会怎样?想一想我们是否能承受得起。如果对那个最坏的结果,我们有足够承受能力,那么就可以下定决心,朝着最好的结果去努力。
许多人之所以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以至永远无法东山再起,并非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他们也许曾遭受过更大的失败而没有倒下,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此说来,“凡事做最坏的打算”确实值得我们一再重申。习惯做最坏的打算,听任命运安排。由于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能坦然接受最恶劣的打击,也不崩溃。时常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包括死亡),反而会给人踏实的安全感,确实值得回味。
八、本领的成长需要广吸社会阳光
齐景公令人做弓,三年才做成。景公拿着这张弓去射箭,射不穿铠甲的三层铁片。景公大怒,要杀掉做弓的人。做弓人的妻子去见景公说:“这张弓,用的都是天下精选出来的最好材料,不应当射不穿这样少的铠甲片。我听说,奚仲造的车不能自个儿跑;莫邪造的宝剑虽然锋利,却不能自个儿砍断东西,都必须会有人使用它。射箭的方法,手要像攀着树枝,手掌要像握着鸡蛋,四个指头像断了的短棍,右手射出,左手毫无感觉。”景公把这些方法作为准则而后射箭,竟然射穿了七层铠甲片。齐景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身为国君的他竟能听得进一个做弓人妻子的“苦口良言”, 这的确让人敬慕。
成功者和平庸者都曾在吃堑中长智,但成功者致力于别人吃堑我长智,平庸者则满足于吃一堑长一智;成功者和平庸者都在关注别人,但成功者喜欢关注的是别人的优点以提高自己,平庸者喜欢关注的则是别人缺点以显示自我。
丁俊贵
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