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让你分辨身边的人谁好谁坏,你将依据什么去判断?
辨忠奸,识人心,怕是这世上最难的事。
孔子曾经有段时间过得很荒凉。
他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的田野里,一个礼拜都没得什么吃食,为了减少饥饿感,就睡觉睡觉一直睡觉。
一个睡觉的白天,他的得意弟子颜回,对,就是那个居住在陋巷的穷书生,从外面搞到了米,拿回来立刻烧火煮饭。
很快,锅里飘散出阵阵饭香,米饭快要煮熟了。这时候,被饭香香醒了的孔子,眯着眼睛远远看到了他终生难忘的一幕:他的品行端正好学生,正在用手扒拉锅里的饭,偷吃!
大圣人到底是大圣人,没有立刻发作。他在思索如何教育这个坏小子。
不一会儿,颜回拜了拜孔子,才把饭递上。孔子假装看不见,看不见,然后站起来,说,我今天做了个梦,梦到祖先,要把干净的饭先供奉给祖先,再自己吃。
颜回秒懂了,老师的暗讽。
他平静地说,不是的,刚才做饭的时候有煤灰掉锅里了,扔掉被弄脏的饭觉得好可惜,于是我就自己把脏的部分吃了。
孔夫子羞愧地只剩下感叹: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眼见不一定为实;你相信自己的内心,可内心也不够客观;所以说,了解一个人好难好难。
也怨不得孔夫子,因为这样的错误不论圣人还是普通人都会犯哦。
江浙一带有个老裁缝,喜欢吃馄饨。他让徒弟去街上买一碗回来。
徒弟买了,回来的路上,恰巧被师傅看到脸埋在碗里。老裁缝默默数了一下馄饨,刚好少了一只。他气得责骂小徒弟。
第二天,卖馄饨的人来找老裁缝,说昨天因为什么什么原因少给了一只,今天给补上。
师傅很羞愧,就问徒弟。
原来,是一片树叶飘落碗里,徒弟只是试图用嘴吹去。
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一时被情绪蒙蔽了,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事情就是这样这样的,而冤枉了“无辜”,制造了事后令自己羞愧难当的误会呢?
或者你曾经被别人想当然地误会过呢?
不管怎样,真相永远都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