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寻梦环游记》,可能之前的期望太高,加上选错了场次,莫名其妙买了国语版,全程看下来感觉并没有传说中的好看,反而觉得剧情一般,也没见到身边有什么人泪如雨下,成了普通的动画片。
当影片结束,全场散去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错过了什么故事情节,让整个剧情都变得平淡无奇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某豆瓣网友的一句短评,瞬间清醒过来,或许他说的,才是我所顾忌到的吧。
他说:(这个影片是)无后同性恋们的一场极大的噩梦。
诚然,影片初期的时候,奶奶以爱的名义控制小格不能去接触音乐,反而是那段让我很有感触。“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我爱你,你就应该听我的”,“我不许你XXX,我还会害你吗?”,这些话对我来说更熟悉,依稀还在耳边回旋。记得刚刚出柜的那些年,这些话就一直陪伴着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慢慢消失掉,然后在小格身上再次出现。让我看到眼里,记在心里。
歌神有句话我很欣赏,为达到目的,就要有所牺牲。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刚开始是很激励人心,最后却发现如恶魔一般黑化。其实细细想想看,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黑白之分,而是奉行这句话的人究竟如何去做?或者歌神本身就是恶魔,而这句话是他的风向标,更是挡箭牌。
对我也是如此,出柜的路上我牺牲了什么,或许有家人的期许,或许有儿时伙伴的友谊;牺牲了多少,一个?两个?三个还是四个?我不知道,这很难说。但是得到了什么?目前能看到的,就是妈妈和我的和解,一个真实的我,还有相对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在牺牲和有所得的两侧来回摆动,有失去,有得到,才是一个正常的路,或者说,有付出,有回报,这句话是不是显得更熟悉中听一点。
回到那个网友的短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仿佛被扎了一样,不得不说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这个噩梦的恐惧感让我无法体会到《请记住我》的亲情感觉。记住和遗忘都是有意义的,对于太奶奶可可来说,爸爸没有再回来,留下的遗憾和憎恨是记住爸爸的源泉,临死时刻的谅解成了本片最大的亮点。对我来说,出柜,不结婚,不生育,面对的正好是死亡即被遗忘的现状。
这或许就是为了达到目的,所被迫失去的吧。那就应该听从家人的话吗?不,也不是的。还是要遵从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人生来就有梦想,不论是音乐家还是做真实的自己,但真正争取自己梦想的有几个人?很少。自从出柜之后,身边人知道了,有的人关心,有的人惊讶,也有同志来问我是否真的出柜,当我给他肯定的回答之后,他会说,哇,你好勇敢,我好羡慕。我会说,那你也加油准备,有一天你也会做你自己的。他一般都会说,我不敢。
然后这个话题就尴尬的放在那里。如果你自己不敢,那么谁都帮不了你。
就像剧中的男主小格一样,亡灵家人给的祝福附加了不能碰音乐的条件,他宁愿冒着变成亡灵的风险,拒绝了家人的祝福,自己去寻找音乐家的祝福,这不能不说是一次牺牲,换来的就是最终家人的无条件祝福,真正的幸福。正是因为这个无条件的祝福,他才能拿起吉他,弹奏《请记住我》,让太奶奶可可回忆起了她的爸爸,全剧真正走向了完美的结局。
我想,牺牲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爱包裹着,被爱控制着,却找不到了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