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載有一段公案——
某居士恭謹地問道於高僧:「如何悟道?」
高僧以手指月,笑曰:「以手指月,手並非月。」
居士啞然,似有所悟。
愚見所及,「何以證得茶中品味」,亦是同理。
「品味」二字,直下承擔於品茗者自身之學養,以及對附着於佳茗之美學價值,發端於內省觀照之人文表達——其根植於「人心」而非「茗品」。
不求自身脩養之提昇,而求諸於術業「器用」之雕琢,頗似以「手」為「月」,終陷「霧迷津渡」之惑,遠非「至誠格心」之屬。
茗品千千萬萬,茶性亦迥異莫測—— 或折衝謙遜,如古君子之風;或抱樸守拙,如諍友直言切切;或細膩溫婉, 如洛神纏綿繾綣 ;或英邁雄健,如霸王併吞八荒……
然其「格調」一也。
定然是古樸、雅緻、深沉且厚重者;混濁、粗鄙、浮華且單薄而可謂之「好茶」者,誠未之聞也。
茶人若能品讀其中真味,即可謂「優雅」矣!
或曰:「茶有道,心無疆。」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