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超级发达的社会,社交媒体成为企业和用户相互连接使用最为普遍的桥梁。截至今年一月,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了28亿,它们也越来越成为品牌和消费者交换实时信息、进行直接交易的平台。
尽管社交媒体能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实用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或许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也使它成为一把双刃剑。因为社交媒体的触角可以伸向每个人,而且用户传播虚假言论的成本会降低,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有潜在的危害。
这对社交媒体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熟悉使用社交媒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出于涨粉的目的,避免踩雷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基于这个需求,一家名为CJG的数字营销公司制作了一份电子信息图,借此来提醒企业管理者,2017年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有哪些错误是应该避免的。
雷区一:广告别乱刷!!
当你《欢乐颂》正看到关键的情节,这时如果强行插入一则广告,你是不是会感到非常抓狂。研究表明:58%的用户会被广告激怒。接二连三的广告或许可以让潜在用户充分了解你的产品,但是一旦发布的频率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用户会被目不暇接的广告砸出“选择困难症”。太多的选择,太繁琐的信息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由此干脆什么都不做。
另一方面,广告太少似乎也不是明智之举。85%的社交媒体受众表明,他们只有被一样产品/服务至少刷屏几次才会做出选择。其中有61%的受众觉得广告刷屏的次数控制在2-4次会比较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说,企业要把握好广告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太多或太少都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雷区二:不知所云?果取关!
41%的受众认为,如果一个公众号提供的信息跟自身定位的相关度不高,它们很容易被直接忽略——也就是丢失了一大波潜在用户。
尽管我们提倡内容生产的多样性,但是如果提供的信息相关度不高,容易给人一种不专业、没诚意、很粗糙的感觉!想像一下:如果黎贝卡时不时在她的公号上推送汽车广告、留学机构,是不是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说到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转发的内容。社交媒体管理者一定要检查过所转发的信息是否具备一定的相关度和可靠性,否则就会遭到用户的质疑。
雷区三:强势霸屏也不行!
物极必反,这是真理!
制定好推送计划,没有一个清晰的市场策略,任何推广努力都是抓瞎。缺乏策略,会导致推送通知效果不佳,从而浪费了增加用户留存的好机会。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提高品牌的曝光率是巩固存在感的策略,但是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品,推送频率过高最直观的结果是受众看不过来,被选择性地忽略掉。用数据说话就是:35%的用户认为被公众帐号强势刷屏是他们取关的原因。
当然,也不能一刀切。如果能保障内容质量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产自然也很好。
雷区四:尬推 = 作死!!
干新媒体这一行的人都有个职业病叫——追热点,更确切地说是职业特征。热点追得好叫“追热点”,追得不好反而“被热点追”。 追热点也叫借势营销,这已经成为新媒体人员必备技能之一。追热点固然能带来流量,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性。
还记得吗,今年奥斯卡出现史诗级的“奥斯卡乌龙时刻和尴尬时刻”,《爱乐之城》的主创们上台讲述获奖感言,但又一脸懵逼地被“请下台”。因为颁奖嘉宾沃伦拿错信封了,真正的获奖得主是《月光男孩》。犯尴尬癌的并不止他们,围观的公众号自媒体们简直是阵亡,死得挺冤。
因此,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确实得花点功夫,而不是自己在那跟自己HIGH !首先要清楚哪些热点不能追。那些与自身品牌核心价值不符的、政治类热点、负面热点、有争议的热点,追起来一定谨慎。其次,没有必要强行去追热点,除非创意满分,因为“不是所有的避(wen)孕(an)套(di)都叫杜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