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陶布斯的《不吃糖的理由》,书中的部分观点刷新了我的认知。现在分享书中的一些内容:
1、了解“糖”的概念
化学上的“糖”,指代碳水化合物构成的分子团,有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常见的碳水化合物的词根里都有“-ose”,比如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等,都溶于水,有甜味,只是程度不同。
生活中的“糖”是指蔗糖,是一种双糖,有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单糖组成。很多高碳水化合物事物,比如面包和土豆,在消化后基本都变成葡萄糖。而果糖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是所有糖中最甜的一种,这就是包含果糖的蔗糖会如此甜蜜的原因。
市面上有种高果糖浆,是由一定比例的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由于价格便宜,又能达到同等甜度的用量更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含糖饮料,比如可口可乐。
此外,市面上的食品中常加入一些人工甜味剂,包含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等。
2、糖的作用有哪些呢?
01、最开始,糖是以药物的形式出现的。婴儿吃糖,可以平和舒缓。成年人吃糖可减轻疼痛,战胜疲劳,忍饥挨饿。
02、糖有抑制微生物繁殖的功能,可用于保存水果或浆果,防止变质。
03、糖被加入各种食物中,可以用来提升口感。
如今,加工食品行业一直宣传自己的产品低脂肪,特别是低饱和脂肪酸,所以更健康。实质上,原本就含糖的食物,被去除了油脂,加入更多的糖,摇身一变成了健康食物。把酸奶脱脂,再加入糖,就变成了有益心脏的食品,被我们当做零食、早餐和午餐。
除此以外,市面上几乎充斥着以糖为原料的加工食品,比如:饼干、冰激凌、巧克力、果汁、运动功能饮料、薯条、面包等,只有你想得到的,没有不包含糖的食品。
3、嗜糖的本能
我们人类为何会进化出嗜糖的本能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舌尖、上颚和是食道内都有甜味接收器,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甜味,也能被接收器准确捕捉,送往大脑的边缘区域。这种功能是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从技术上说,糖、尼古丁、可卡因、海洛因和酒精这些成分都可以大脑中名为伏隔核这个区域的反应,此处也常被成为“奖励中心”。糖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大脑产生快感的化学作用。我们吃糖越多,大脑自然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少,脑细胞对其依赖性会提高,细胞中的多巴胺受体会减少。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所谓的负调节效应:我们需要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和原来相同的快感。
有研究证实,糖能让人产生快感,却仍保持清醒的作用被用为戒除毒品和酒精的好工具。因为同样都能起到分泌多巴胺的作用,同样都是上瘾,用糖总比毒品和酒精要好得多。
我们对糖的需求造成的消费量增长,是一种上瘾反应——源于心理上的满足感。正因为如此,糖成为了我们对爱和感激的同义词——“甜心、甜蜜蜜、甜言蜜语”。糖和甜品成为我们欢乐和庆祝时的奖赏,不管是盛大庆祝还是小小奖励,一个冰激凌、一条巧克力或是一块蛋糕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父母而言,甜品是对孩子的嘉奖,可以鼓励他们、赞赏他们,更能体现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简直就是亲子交流的利器。
4、糖的几宗罪
01、吃糖使人变丑:糖类一旦附着上胶原蛋白,会发生“变性反应”,使得胶原蛋白变得脆弱易断,最直接的表现是皮肤出现发黄、皱纹、暗沉、毛孔粗大、松弛等问题。
02、吃糖会使人变笨:糖分摄入过多会使人体血液流动变缓,损害神经健康,干扰记忆里。尤其是吃甜食过多对于儿童的智商是很不利的。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干扰学习能力。
03、吃糖会使人变胖:吃甜食,会造成血糖上升,同时胰腺会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过程又促使你想吃更多的的甜食。糖具有很高的能量,如果不停的摄入,糖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04、吃糖会使人蛀牙:牙齿的表面经常附着一层垢膜,内裹藏着无数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吸取食物中的糖分,从而制造酸素。一般而言,唾液在半至两小时内会将酸素中和,不会形成蛀牙。但频繁吃糖,唾液没有充分时间中和酸素酸素溶解牙齿表面的珐,蛀牙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更会形成牙洞。
05、此外,过多吃糖会使人患上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痛风等等
5、糖与烟草的联姻
读到这一章时,引起了我浓浓的兴趣。我的身边,不乏抽烟人士。读完这一章,我才知道糖在烟草的进化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原来,烟草燃烧的烟雾含碱性,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从而抑制了吸烟的欲望。而加入糖分后,烟草燃烧后的烟雾呈偏酸性,起着帮助吸入和导致上瘾的角色。
烟草中的糖分在燃烧时会产生“焦糖化”反应(化学上成为裂解),焦糖化的产物为烟雾增加了香甜、愉悦的味道,吸引女性和青少年。糖分可以最大化烟雾吸入量,输送尽可能多的尼古丁进入肺部,当你吸得最深的时候,烟雾中含的焦油和致癌物也刚好达到最浓。
糖和烟草的联姻,让烟草成功虏获了越来越多的烟民。只是在收获巨大成功的同时,这也给人民带来了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