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使用简书的人都是一些上进心强的有为青年,我也不例外(仰天大笑中…)。所谓上进心强,自然是把别人逛街K歌把妹钓凯的时间用在自学上啦!但是这年头自学的选择那么多,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课程呢?
下面是我经过半年的摸爬滚打,流着鼻血找到的几类适合我的课程。
㈠、专业类
就是与我的学的专业对口的课程,某些有可能已经在学校里学过了,但是听不同老师的讲解,有时候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也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方式,这对于我们打开思路,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很大帮助;当然也有一些课程是在我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以专业为原点,方圆几里画圆,从而更深入宽泛地认识这一领域。
以我本人为例,我的专业是康复治疗学,目前康复医学在国内还未正式成型,但国家对着一方面很重视,正在极力发展。尽管如此,开讲这一科目的大学也没有几个,所以我除了选择“绿色康复”这门课程之外,又选择了一些临床课程作为补充(许多康复手段要用到大量的临床知识)。
㈡、兴趣课
这个就是完全凭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喜欢什么课就选择什么课(前提是时间够用,精力充沛)。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蛮对的,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把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所以这类课,我一般会学的比较好。
但是一定会有人拍着大腿叫到:“哎呀,我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要从哪里学起啊?”我多想给你沏上一壶茶,咱好好聊聊。那门课,你是真的喜欢吗?你确定你不怀任何目的简单地去喜欢吗?如果将来从事这份工作,你会不会厌倦呢?不是所有的喜欢都叫喜欢。
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头脱缰的野马,作为一名“兴趣爱好广泛”的活力新生,我报名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社团,参加了这样那样的自学课程。但是到后来,我真正get到的东西很少,甚至专业课都被拖累了,整个就是一“偷鸡不成蚀把米”。
大一下学期,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个寒假,我把自己关起来,每时每刻都在问自己,那些课程我是真的喜欢吗?那些社团我真的有必要参加吗?我到底最想学什么?我如何才能在某一个领域内脱颖而出呢?我列出了一个清单,上面写着我最想做的事,真正喜欢的事,必须做的事…目标变得明确了,旅途也明朗了。
我终于明白:有时候爱好太多也是一种缺陷。
而且,当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有太多条路可以走。
㈢、英语类
当今这个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英语作为国际标准沟通语言,自然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现在,不会英语交流的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半个文盲了。所以学好英语对于我们自己的求职以及专业进修都是必要的。
我在选择英语课程时,一般会挑选那些口语类的,比较具有实用性。它会教你一些发音规则,有助于口语提升。大家都知道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先不断的听,然后模仿,最后才是读写。所以说学英语先会听,外国人的发音有很多规则,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那么就算整个句子全是认识的单词,你也未必能听得懂。这就是我选这门课的原因。
医学生的课程是安排的比较满的,所以我总体上就只会选择这三类课程,如果大家时间上允许,完全可以增加课程。
ps:①如果大家想学的扎实一点,那就在学习一节课之前,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一下吧!最好再来个周总结,月总结,直到实现永久记忆(过目不忘的同志请自觉屏蔽这句话)。
②有很多课程的课时比较短,所以讲解的不是特别到位,深度也没有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添油加醋”了,不会的就自己查资料,慢慢学。
③我自学时使用的app是“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网易公开课”、“喜马拉雅F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