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爸爸做了烧饼,熟了一些酱豆,夹着烧饼吃,顿时觉得美味极了。一顿饭,我能一口气吃两个烧饼还觉得不过瘾,我不由得想起了伴着酱豆走过的初中时光。
我的初中是在镇上上的,当时叫做乡。我们家在下面的村子里,离学校还有十来里路,所以要住校。幸好当时已经实行了五天的工作制,周末双休两天可以在家里。
清楚地记得,初一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是一个周四的下午,爸爸把我送到学校里,找到宿舍,给我准备好生活必须品,直到晚上快该上课才离开。当时估计校领导也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环境,周四下午开学,周五下午就放学回家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那一个是度日如年的感觉。第二天早早就醒来了,特别地想家,觉得心里难过极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满心的难过。
在之后第一学期的日子里,爸爸经常去学校看我,(我们学校离爸爸上班的地方比较近),给我带些好吃的。一周五天至少去两三次,以至于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认识我爸爸。每次爸爸只有一出现在窗户口,立即有人叫我“张何娟,你爸爸来了”。
言归正传,说到吃上。学校的伙食奇差无比。印象里一年四季只有三样菜,冬天是水煮白萝卜或青菜,夏天是水煮冬瓜。味道就可想而知了。中午永远是汤面条加馒头,没有食堂。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排队的意识,每次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挤挤,最后拿着自己的奋斗成果两个馒头和半碗汤挤出来,身上被洒上汤的情况经常存在。学校没有食堂,打饭的地方前面有一个桐树林,夏天的时候,大家会端着饭蹲在地上吃,冬天的时候,就直接回教室吃。
由于学校的菜真的是难以下咽,每周从家来的时候,妈妈会给我熟一罐酱豆带到学校。酱豆是夏天里妈妈晒的,里面放了西瓜,熟的时候妈妈加了很多葱花和油,用馒头沾着吃,那个香啊!在酱豆的引诱下,每顿我都能吃两个馒头。记得初一的时候,我有一个同桌,每周会带一罐辣椒子,用油浇过的,用馒头夹着吃,那种香以后再无体会。大家会一起分享从家带来的各种“美食”,再接些像牛奶一样的不开的温水喝,里面的水垢太多了。
后来,初二的时候,弟弟也上初中了。学校人太多,初一的学生经常买不到饭,于是初一的学生会早放学十分钟。于是弟弟担负起了给我们买饭的重任。弟弟发现了一个卖美食的地方,就是学校的教师食堂。给老师做的菜卖不完的话,剩下的会卖给学生。我至今还记得油汪汪的酸辣绿豆芽或是酸辣白菜,有时会是炖的白豆腐,上面一层辣椒油,五毛钱可以买一小碗。我和弟弟就着每个人能吃掉四个馒头,最后菜汤也会用来蘸馒头吃得精光。因为学生食堂饭菜太差,教师食堂的菜也很抢手,记得有一次,我下课的时候,发现弟弟见到我哭了起来“姐,我没有买到饭,轮到我的时候,已经卖完了”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说“没关系,你等着,我去食堂买”于是,我又挤进了买饭大军。那种亲情在那种岁月里尤为难忘。
冬天基本上是五点半钟起床,早读半个小时之后,六点左右下去跑操。紧接着回来继续上早读,到七点二十。因为冬天早上的水管经常被冻住,所以前天晚上我们必须把洗脸刷牙水接好放在床底下。早上起来手伸进那半冰半水的盆子里,那种感觉啊!学校的宿舍很挤,一间屋子里全摆的是高低床,人挤进入都很困难,两个人睡一个床或者三个人睡两张床。如果你的床在里面,要进入的话就得拖鞋从外面的床上一直爬进去。
现在想想那种日子真是艰苦啊!可当时却不这么觉得,经常会有一些幸福感!那时连县城都很少去过的我,从来也没有去想过自己的未来会在哪里。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到郑州来工作,安家。感谢这么多年来父母的督促和自己的坚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真工作,开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