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她的我,也仍然守在空荡荡的校园里,静静地等她,静静地做我该做的事情一一修行,读书,练笔,写作,没有一日中断过。这是我没有因为恋爱而迷掉的最重要的原因。等待,并没有让时间变得更加漫长,因为,我赛跑的对象仍然是死神。参照死亡时,时间永远不会显得太长。我总是一抬头,就发现天已经黑了。星星,在夜幕上微微地颜动着,或是在笑,或是冷得发抖。呵呵,它也知道,高处不胜寒呢。
——摘自《一个人的西部》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经常与身边的一些书友分享我读《一个人的西部》的感想。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西部》不单单是梦想的实现手册,同样也是一个人的完成手册。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普通的人是如何成为明白的人的。读完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成就不是什么神秘不可见人的东西,真正的成就是质朴的,是一个人智慧本体的显现,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爱的表达。同时,将这种智慧与爱运用在自己的生命当中。
雪漠老师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生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虽然我们出生的时代不同,出生的地域不同,但是我在《一个人的西部》中,找到了能令我产生共鸣的东西。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我曾经或者现在走过的路,雪漠老师也走过。甚至,在那个年代,他经历的比我想象中和书本书写到的还要多。至少,对于活到快三十岁的我来说,从来没有体会过挨饿的感觉。读《一个人的西部》让我更加贴近的是真实的雪漠,更加明白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雪漠,甚至超越雪漠。
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雪漠老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超世俗的角度来说,他完成了人格,实现了自己。许多人与他生于同一个时代,与他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最终他们的步伐越走相差越大,渐行渐远。我处于这个年龄段碰到的人,遇见的事,雪漠老师同样也碰到过。因为,他也要走过这段生命的里程。雪漠老师之所以成为雪漠老师,就是因为在面对客观的世界时,他永远都在观照自己的内心。在向上的升华与向下的堕落的选择中,他的对手永远是自己。他最终成就的和实现的,就是向上升华的那个自己。
我对比了自己与雪漠老师的生命里程中发生的故事,我发现,在过往大多数的情况下,我的选择都是与雪漠老师相反的。当然,我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比如,那个时候的我还很小,还不懂事,不懂得选择。OK,我此刻允许自己给自己找这样的一个借口。我也同样会去面对过往的那个愚蠢的自己。谁没点过去呢?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生命的本身就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我们在旅行中跌倒,我们在跌倒后爬起。无论我们的过往有多么糟糕,无论我们跌倒过多少次,我一直都认为,只要我自己不放弃自己,我就会有重生的机会。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人需要一种自恋,需要对自己的人生与命运进行自我的鼓励与肯定。在这场旅行中,我们更像是演了一场电影,我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同时也要学会做自己的观众。让自己为自己过往的错误而忏悔,让自己为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而喝彩。
在这场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就是一个慢慢发现“我”的过程。慢慢的,我们认知了自我,我们看到了小我,最终去实现那个大我。认知与升华都是需要时间的。在传统的佛教中,“戒律”是不容被忽视的。在《大手印实修偈颂》中也说过:“君若向佛道,戒律为大基。”或许,也是因为一些在外人眼中较为苛刻的戒律,所以一些人总会认为成就者是没有情感的。修习佛法的人,信仰佛教的人都是一群没有情感的。其实不然,戒律换一个词语来解释便是自律。它不是什么苛刻的刑罚,而是对自己认定的信念,有所坚守,有所拒绝。从个人成长来说,这原本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我们会发现,那些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高度的自律。
所以,持戒的人不代表没有情感,不代表内心没有爱。那些有着真正大爱的人,反而是一些大菩萨。菩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利众的精神,爱的精神。有些人一旦听到佛教中的出离红尘这几个字,就觉得非常恐惧。他们甚至在害怕,自己身边信仰佛教的人会离开自己。我从小是看《佛典故事》长大了,在佛陀的教育中,我也曾讲到过类似的话。从了义上来说,男女之爱,终究只是执著,至少迷惑,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与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执著和在乎的时候,必然会痛苦。没有什么是能够永恒的,我们总是在期待永恒。但是,我发现我最终连我自己的心都控制不了,我连自己的心都无法保证会永远的不变,我拿什么去保证别人的心不变呢?只不过,能够相遇在一起就要珍惜,珍惜一种缘分,珍惜当下在一起的瞬间。
前段时间在和Tracy的聊天中,我对她说,我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在而立之年之前,我确定了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要立住什么。我对得起而立之年这个坎。每天我都活在路上,没有焦躁,没有恐惧,我只想好好得活好每一天。我甚至忘记了曾经想追求的成就。但是我发现,我越来越懂得浪漫了,我越来越明白什么是爱了。
不再焦急,不再恐惧。如果这一生只让我慢慢的做一件事,那么,我只想慢慢的浪漫下去,慢慢的好好爱你。
写于2018年8月31日广州帽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