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发愤的草莓
1
7年前,大学毕业后,从一线城市广州回到三线小城——老家。
一个独生女,回到父母身边,生活滋润得不要不要。
每天醒来,天蓝得清澈。想吃海鲜,下楼就有,想游泳,没十分钟就能到海边。 从市区东部穿到西部,也不过半小时,一辆小摩托搞定。
很多人羡慕这样的生活。
就这样晃了一两年,问题来了。
工作按部就班,生活一潭死水。
想找找同城活动凑凑热闹,豆瓣一搜,没几个。走到市图书馆看看,藏书量还比不上以前大学图书馆一层之多,更别提什么大型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和经典培训课程。
大城市快节奏和充实感以前体验过,现在连影都没有。
再看看以前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大都留在一二线城市为梦想打拼,心一阵拔冷拔冷,青春无处安放。
当时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有人二十几岁死了,等到八十多岁才埋”。好像含沙射影说我一样。
得了,等死的节奏!
就这样终老一生吗?
人的一生总会有好运。当时我也撞了好运,一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出现在眼前。每一句话都像锤子,往脑门上重重敲击,敲醒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女生。
“我有个朋友叫做时间。她跟我真可算作两小无猜,可她默默陪了我许多年之后,我才开始真正认识她。
她原本没有面孔,却由于我总是用文字为她拍照,因此可以时常伴我左右。
她原本无情,我却可以把她当作朋友,因为她曾经让我明白,后来也总是经常证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付出耐心,她就会陪我甚至帮我等到结果,并从来都能将结果如实交付与我......”
对啊, 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不都是自己在未来时间上付出后的产物吗?
不管身处何方,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不值得一直焦虑或抱怨,那是"空悲切”。
现在能做的是,从当下开始,想办法感知时间,让自己的行动与时间合拍。
2
20几岁才知道这个道理,太晚吗?
别想那么多,先做再说。
我开始在一张a4纸上画900格,代表着75年高生活质量的900个月,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划掉一格又一格。
也开始尝试记录时间开销,看着一分一秒有承载地过去,把每天用文字多多少少保存下来,至今几年不变。
因为,从那时候起,已经下定决心要和时间做朋友,善待她。
怎么善待?
想到奶奶经常念叨:“人有千田万金,不如一点薄技在身”。多学点东西总不会有坏处吧。
于是,找来大量网络课程和线下兴趣班,使出洪荒之力,玩命地学习。
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投入学习。 在同龄女生逛街、shopping、彩妆、看韩剧的时光里,我对着电脑屏幕前记录活页笔记。周末背起竹笛包去琴行,与丝竹之声为伴。
狠不得把时间一分钟掰成两份来用,有时候不小心刷一下网页,就是莫大的奢侈。
当时,职场新人受“优待”,我被调去离市区33公里以外的工作点,光是每天上下班就需要耗在路上超过一个半小时。那里年轻人不多,周末也时不时被叫去加班加点。
这对我的时间又是一大考验:怎么样挤出时间“充电”?。
还好,那时候已经接触不少时间管理类书籍,习惯做计划和回顾,对如何高效工作也有方法。
比如,等车时和上下班路上,同车人在刷手机或打瞌睡,我赶紧多看几本书。工作时,用上看书学来的技巧,配合自学的办公软件,效率嗖一下上去了。
因为有计划,工作闲时会提前把领导还没交待的事情完成;因为有回顾,每一天如何过,清清楚楚,而且形成经验库,重复的任务下次碰上就能很快解决,即便周末加班也不伤感。
时间节约下来,又可以享受业余充电的快感。
那段时间里爱啥学啥,搜罗了很多别人定义为“不务正业”的网络课程。
它们带着无用之美的气息走近我的生活。比如,“财务分析与决策(MOOC课程)”、“李真顺演说训练”、“中国园林艺术”、“心理学与生活”、“书法审美基础与技法”、“POP绘画基础”、“流行歌曲的唱法”、“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电脑键盘钢琴EOP”、“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高效沟通十三招”、“股市技术面分析”、“解读弟子规”,“强势领导力”还有各式纪录片等等。
当年,我用时间把它们请到身边。今天,它们又在无形中推我一把。
比如,学习和背诵了弟子规,让我发现很多想跟孩子传达的道理,上面都有,可以直接拿来即用,和宝宝分享;
演说与沟通课程,让我学会琢磨公开发言与写文章的通用套路,更快地完成这些任务;
绘画和书法基础,让我对艺术美有领悟,设计和制作ppt上手更快;
听的课多,对教学体验更加敏感,为自己开发课程打下根基;
最重要的是,撒网式学习也是在“试错”,在大浪淘沙中才知道正喜欢什么,找到方向精进。
3
就这样,混到谈婚论嫁时。
结婚后,难免时间紧巴。 往日单身人士的自由时光一去不复返。
即便如此,在学习之外又增加花样:找时间圆梦。说直白些:“做点一直想做的事,不让人生有遗憾。”
周围姐妹大都只是围着“老公孩子热炕头,尿布奶瓶饭菜粥”转啊转,而我想寻找更多生命中可能,不想“出生时是原创,一不小心活成翻版”。
于是先定个网名:发愤的草莓。
叫“草莓”,因为“80后”被认为是草莓族,外表光鲜,一碰即脆。“草莓”之前加了“发愤 的”,因为想改变别人对80后的这种标签式看法,并且“愤”是愤青的“愤”,带着满满的雄心和力量。
同时,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学习不能停掉,工作不可低效,生活不要单调。
当时最先想到,在小城里发起个人管理与成长分享活动:幸福成长沙龙。
因为自己非常热爱这个领域,从广州求学回到小城后,心心念想参加这样的线下活动,在豆瓣同城找了很久,一直无果。
既然找不着,为啥不自己建一个呢?
若是几年前,笃定不会有这想法,宁愿蜷缩在角落默默地看着别人跑在前面。
而当时已经怀着大宝六个月,还敢这么“折腾”,别人都吓到。
只有自己知道,是前些年埋头书籍与学海的时间,积累了心智力量,想着“有些事,现在不做,这辈子可能没机会”,另外也想着给自己的下一代做榜样,所以才有动力。
一晃两年过去。我从大宝妈变成大宝和小宝的妈。沙龙也在独自发起和组织下,至今举办超过25期。
除去坐月子无法出门,其他时间都如期参加,并亲自主持和组织。后来还尝试了线下线上同步直播。
有人问:“在母乳那段将近一年的日子里,你怎么走得开,哪里来的时间?”
想想,还真有一段艰辛。
特别产假期间,宝宝由于纯母乳喂养,耐饿程度比不上喝牛奶的娃,常常2小时就哇哇大哭。所以当时,每月也只能外出这么一次,其他时间都闭关在家里。
出门很费事,需要提前一点点时间备奶在家里,回家路上如遇塞车,会因涨乳而倍感烦躁。
即使这样,还是能做到每月一期分享不耽误。正是不想让自己的学习停掉,想在时间旋涡里留存更多精彩图景。
记得,一开始组织活动手忙脚乱,每个月光是准备就耗费很多精力,到后来,随着经验积累,轻车熟路,一两小时可以搞定一期筹备。
于此,每个月像海绵那样挤挤又有时间,在去年开始顺手发起其它活动,带着网上小伙伴一起成长。
2015年7月份,台风天的日子里,心血来潮在网上发起第1季幸福成长沙龙“拆书战队”,队员每周需要提交一篇600字拆书笔记,就这样抱团养成大量阅读输入的好习惯,到现在已经是第5季。
2016年初,又在小圈子里发起“生活妙鲜多”的尝试新鲜事活动,“每天3分钟断舍离”整理活动,带着一群伙伴打卡,感受新鲜生活与极简生活的美好。
而我始终相信,因为上述时间的投入,才有可能把学习的心得、方法、感悟总结出来,在2016年年中开启6场网络平台分享, 总计超过1万人报名参加。
除此之外,2014年孕期总共书写了274篇《宝宝来啦》孕产经验日志,从2015年开始坚持5点多早起写作,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开发布超过43万字成长类文章,还有未发布的5万字存在云笔记里。
这些年与时间为友,让我生活充实而美好!沿着想要的样子大步向前!
从一个生活茫无目的、浑浑噩噩、习惯抱怨的小姑娘,变成一个热爱个人管理、坦然面对而立之年的双娃辣妈;
从一个独自输入却不喜欢公开讲话的学习者,变成一个能够即兴发言、热衷与别人交流的分享达人;
从一个自以为没有人理解的独行者,变成一个找到成群同行伙伴、见识了许多精彩生命样板的成长派。
内心充满感恩,也便有此文。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不要让青春的一分一秒荒废掉,而是想办法充实它,在无所畏惧、不留遗憾中不断试错,找到方向,成长为想要的模样。
这样,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因为,认真对待过的时间,会在某一个拐角给你惊喜。时间花在哪里,最终会回到你手里。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絮絮叨叨,说得再唾沫横飞,也不见得一定会在你心里激起波澜,哪怕只是涟漪。
因为即便是简单常识,也比不上你及时行动,亲身实践的真切。
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