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进入QQ空间翻看十年前的日志,观后感一语以蔽之:矫情到令人发指,敏感到无人能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想此处应该再加一项:敢于回首过去的自己。
2008年1月4日
不知是长大了.清晰了.还是太敏感了.发现自己有愤世嫉俗倾向了.我不再觉得这世界是美好的.而我也不知应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甘愿平庸的愚民,永远激昂的愤青.我似乎都做不到.很多时候不想太多非正常因素.但很多时候这些非正常因素都转向了正常.在我的人生辞典中不应有:贪婪,虚伪,自私,尖锐...后来非世外桃源的人际关系中都充斥着虚伪等非正常因素.有时候竟也司空见惯了.
无可奈何算令当别论.但时常也有小小的不平与愤怒.所以我很难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角色在社会上演.何如?如何?
原谅那若隐若现的标点符号吧,十年前的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无病呻吟?庸人自扰?
2008年8月20日
8月末的南方天气依然燥热,变脸似得时雨时晴,前一秒蓝天白云烈日当空后一秒乌云密布倾盆大雨。犹如行走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被凭空洒了一桶水。房间里的光线忽明忽暗。把音量开到最大,让喜欢的音乐充满整个房间,自欺欺人的认为这些美好是无懈可击的,至少音乐可以无条件的陪伴你,你可以肆意的自取所需。本不是乐观之人,也不愿故作悲伤的姿态。终究还是自己不够坚强,面对“人言”依然畏惧,“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也没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聪明”,更没有视一切为浮云的洒脱。人在忧郁时容易产生连锁效应,导火线一样一点就燃,遇上自控能力很差的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突然想起海子的《日记》: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对这些“人言”自己实在不能像《水浒传》的牢头禁子对管下人犯说:你这厮只是俺手上的一个行货。不好意思矫情了,难过就展示到这个地步吧。听一曲sid-wildworld。
不知道那年夏天我经历了什么,可能被生活欺骗了吧,以致于难过不知道要展示到什么地步?希望以后记日记时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样没有任何说明的情绪宣泄,十年后的我看得一头雾水。
2009年5月23日
每遇朋友问起近况,我总习惯性亦或是近乎机械的回答:还好,还行。有些朋友是受不住的: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为什么还要加个还字?自己已不记得何时接触这一字眼,更不明白何时视她如己出般用得如此坦然且熟捻,只知道后来的我不再欣喜若狂,不再义愤填膺,不再爱憎分明了。就连对自己现状的回答都要不确定地有个“还”字,一个还字将我从两个极端拉到中游,亦或是将我悬于巅峰与低谷间,动弹不得。虽然很多时候是安于现状,却也明白现实不容我如此,毕竟安于现状就等同于坐以待毙,所以在不甘窝居中层的推动下,便也偶有小成就,但这般小成就却还不足以让我认真彻底的完成一场大喜或大悲,近而肯定地回答好与不好。所以还是舍不去这“还”字。还有一种情况会用它,当我评价某事或某人时,觉得平平常常的,无他新意的,便也会回一个还好。在我看来“还好”与不怎样是可等同的,而唯偏爱还好,那是自以为还好所带去的听觉效果更强于不怎样,让听者自我感觉更倾向于好,而非差劲,心智愉悦,是还好啊。
时隔一年,虽然还有碎碎念的毛病,但稍有长进,至少主题明确,不再无病呻吟了。
一字一句的看完十年前的日志,虽然文笔幼稚,无病呻吟居多,但也有臧否人物,月旦春秋的勇气,还有对写作的热忱之心。2012年微信兴起后我便很少在空间发表日志,偶有感想也是只言片语带过。久而久之,我囿于各种表象懒于深入思考,对任何事物都是浅尝辄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终于我把写作丢失了,我嘲笑十年前的自己无病呻吟哀而不伤,过去的我也在嘲笑现在的自己华而不实不思进取吧。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而今唯有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