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来,家里存货比较多。怕坏掉,每天跟完任务似地拼命吃。
这几日,翻翻冰箱,看看菜柜,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农贸市场逛一逛了。
刚结婚的时候租住在当时看起来很偏远的伊春路,每天倒一次公共汽车上班,一直到孩子将要出生,才搬到一个有暖气的房子里住,依然离单位很远;自己并不觉得多么苦。
那时候,伊春路就已经很繁华了。一下12路公交车,往伊春路一拐,头上就有两家紧挨着的超市,长青超市,海滨超市,现在一家开了饭店,一家做了药店。
怀孕初期,特别喜欢喝酸奶,下了26路车,在25中等12路车的时候,先在公交站旁边的小卖部买一个瓷罐装的老北京酸奶,一边喝一边等车。
从12路车下来,在长青,海滨逛逛,再买一支迎春乐棒棒酸奶,一边走,一边喝。
当时的伊春路农贸市场已经有了,就在现在的益欣超市下面。市场外面,也有许多游商浮贩,卖海鲜的,卖菜的,卖水果的,应有尽有。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吃凉皮,2元钱一份,不舍得天天买。
伊春路市场里面有一家卖酸菜的,那时候经常去买,记得是2元一斤。
走走逛逛,顺手买一点晚上吃的菜。虽然上班路途遥远,下班后走到家又是一段不近的距离,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和累。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低,又在外租房,有点入不敷出的感觉。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算计。想吃的好东西太多,偶尔打打牙祭,幸福感爆棚。
孩子出生后,又搬了好几次家。第一次买的房子在伊春路的尽头的一个新建小区,后来为了孩子上学搬到了市南区。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又搬回了伊春路后面的一个新小区。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在什么地方住惯了,就会觉得这个地方哪儿都好,尽管别人不以为然。二十年了,我们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来生活的地方。
与二十年前不同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伊春路变成了好地角。随着青岛市第一条地铁线3号线的开通,地铁口的房子迅速升值。房价甚至超过了市南区的一些老城区。
我是一个逛农贸市场比逛商场更有干劲的人。
不但喜欢吃,更喜欢看。
那些蔬菜啊,水果啊,海鲜啊等等摆在那里,对于我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艺术品。你可以当做鲜花一样欣赏,欣赏的同时在脑海里进行搭配和创作,想象着一种食物跟另一种食物搭在一起的样子,想象着你用自己的方法把它做成你想要的样子,赋予它你想要的味道。你还可以谦虚地请教那些热心的摊主,做出一副第一次尝试,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他们会很热情地教你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把它做得恰到好处,又好吃又好看。
或者你在去市场的路上,脑子里一片迷茫,黔驴技穷,凭自己的一点可怜的厨艺不知道怎样满足这挑剔的舌头和肠胃。那也没关系。你就权当自己来旅游观光好了。你漫无目的地在一个个摊位之间游逛,逛啊逛啊,几圈以后,你的心里就会有了答案。
或者是你本来已经有了腹稿,去了农贸市场,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被诱惑,临时改变了注意,买了一堆计划外的东西回来。
就像我这一次,为了配家里的韭菜,计划着买两张豆腐皮,却买了一斤海肠回来。
农贸市场也是一个疗愈的好地方,你高兴的时候可以逛,情绪不高的时候更应该去逛一逛。
它总是旺旺兴兴,热热闹闹,诱惑着你,满足着你,让你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