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鸡蛋花旁的一棵菜
虽然喜欢江南水乡的柔情似水,但每逢春潮的时候,哪哪都是湿漉漉的,很讨厌。回南天的时候连天花板都会下雨,有时还会明显的裤存不足。
终于熬过回南天,大暴雨,迎来了久违的阳光。衣服干了,能晒晒被子和我的多肉了,顺便晒晒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意识到“黑”是个贬义词,好像从小就被人说黑,于是我很讨厌太阳,很讨厌,因为它是我黑的罪魁祸首。
即使讨厌,还是不免要与阳光接触,然后在身上留下一点印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阳光是有味道的,而且每个地方的阳光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家乡阳光的味道,跟广州阳光的味道就不一样;或者高中阳光和大学阳光的味道也不一样;甚至,宿舍阳光和教室阳光的味道都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我也说不出来。
如果是暑假在家,我会尽量避免出门,要出门也是大清早或者是傍晚,因为这样才不会晒黑。
有一年暑假在一个泳池做兼职,每天一来一回总免不了被正午的阳光冲刷一遍。偏偏我还懒得擦防晒,结果一个暑假下来,手脚都形成两个色块了。那时候的阳光,真是火辣辣的。
傍晚和早晨的阳光就可爱多了,暖暖的,不刺眼。在家的时候,我会七点多就起床,跟老妈出去买菜。
家乡是个海滨城市,海的那边是一个风景区,叫礐石。傍晚的时候最喜欢开车过礐石大桥,在礐石那边散步后吃海鲜。
即使是晒着早晨和傍晚的阳光,也还是免不了黑几个度,但家乡的阳光总是比外面的温柔那么一点点的。
高中的时候,在礐石读书,每天6点不到就起床去操场早读做早操。那时候好像很习以为常,不觉得早起艰难。每天也都很幸运地感受到第一抹阳光。
傍晚也经常跟小伙伴挺着个肚子在校园散步,去观海平台看落日,谈人(八)生(卦),或者在走廊读(撒)书(疯),每逢周六下午放学回家,都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从礐石搭渡船回市区。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洒在校服上和课本上的阳光,该是多美,可是那记忆似乎已经渐渐模糊了。什么时候能再走一回,那段记忆我不想模糊。那时的阳光很青涩,很耐人寻味。
大学军训大多是夏训,我们也不例外。9月份的阳光还很张狂,肆无忌惮地侵蚀毫无遮挡的我们。
好咯,被晒得眼睛都结膜炎了,于是整个军训我都是红着眼睛的,一直红了有两个月吧。军训完国庆回家看医生,医生说还好血管没有破裂。我的天呐,差点就瞎了。
初到广州时所感受到的阳光,可真够苦的,也够惊心动魄的。虽然我读大学只是从一座山进入另一座山,但总少了点什么的感觉。
军训过后我们就过上了到点起床,到点吃饭,有事没事听听课,画画图的“养老”生活。所以大家都说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岁月静好,流年易逝,不忍辜负啊。
大学看过两次日出。第一次是大二测量学实习的时候,那时候由于仪器有点问题导致数据错误,第二天一大早要去重测。第二次是大三树木学实习的时候,由于进度比别人慢了点所以第二天还是要一大早扛着锄头去看日出。
看着太阳慢慢升起,觉得太阳公公都比我们幸福,懒洋洋伸个懒腰再慢慢起床,不用重测,也不用挖地。
虽然平日里清晨的阳光往往都被我睡过去了,但早上偶尔还能在课室感受一下迟来的阳光,其实也还不错。阳光透过树影照进窗户洒在课桌上,有股青春的味道。
如果这个时候把被子拿出去晒一晒,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大概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喜欢那个味道,于是天气好的时候宿舍楼就变成了被子展览区。
在大山里,我还是最喜欢傍晚的阳光。傍晚多好,落日余晖,夕阳西下,但往往也伴随着一丝忧愁。有吵架的情侣在情人坡互不理睬,有想家的同学在阳台外打电话,听着家里的炒菜声,肚子也咕咕叫。
每次放假回学校坐同乡会包车,颠簸六个多小时到学校已是傍晚。下了车恍若隔世,好像刚刚还在跟老妈斗嘴,此刻却已身处异乡。所以每次回校的傍晚,都是一杯浓浓思乡情加上淡淡的忧伤调制而成的夕阳特饮。
没有高中的小伙伴,大学的晚饭过后好像已经没有散步的习惯了。昨天傍晚跟室友趁着夕阳还没落下,在操场走了一圈,就觉得很幸福。
有时候幸福很简单,只需要一点阳光,一杯下午茶,一首歌,还有一点微风。
有时候阳光不只是阳光,也是一种情感,一种陪伴,一种寄托,寄托着我们的万千思绪,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它是有味道的。
阳光是上帝的恩赐,黑色的肌肤也是。
想起一句歌词“代替品很多,教人怎么忠心地陪伴我”。时间悄悄地流走,陪在身边的人换了又换。有些人会离开,有些记忆会模糊。
不变的是每天固定升起的太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