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带着问题,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个“问题”,不是疑问的question,而是疑难杂症的problem。当“问题”没有与现实撞击,只是潜藏于心,时不时敲击自己时,它可能仅仅是一个problem;而一旦与真实的生活现状发生正面冲突,爆发出强大的负面能量时,trouble出现。它总会出现。“问题”,多多少少,一次又一次,在人的身体内外来回穿梭,好像有应对策略,却似乎又是毫无办法。
如果可以在自己最想要的状态里生活,固然是好得不得了。但大多数情况是:不确定那是怎样的状态,以及更多的是还无法到达那种状态。而此时,远离自己所厌恶的,是唯一可以做到的幸运。可是,又如何知道,最想要的是否可能藏在此时所厌恶之事之物的背后呢。那些problem,在没有得到完全的解答时,它作用于生活中每个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同时引发question,对生活的发问。
于是,想、迷茫、烦扰、停滞。但总得去做些什么,以求至少达到“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然而,人的确会陷入做得少,想得多的境地。而这“想得多”,有时不过是时间总量上的多,却难以获得实际成效上的多,所以也总是无用,甚至把人引向另一种极端。即使,想得深,可选择与取舍,仍属艰难。拥有主导权的同时,肩上也有了责任,要计算代价,要承担可能的后果。年岁往上,每个选择的重量和影响也便越大。与小时候不同了,与吃什么菜、走哪条路上学不同了。
进而,又开始逃避选择。而害怕选择的结果,是只能等待被选择。樊小纯说:“每个决定,问自己,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恐惧。然后会有答案。”是的,我问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