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长着混血儿脸的小男模表示:我年收入高的话八十多万,低一点五六十万。
看完这段视频,感觉很不舒服,也许就像网友所言:
这些孩子看上去很油,很社会。这哪里还是孩子,分明是一个活脱脱的大人。
与此同时,视频中另外一个孩子的懂事,更让人心疼。
他说:给家人赚钱,自己不感觉辛苦。钱自己来赚就好了,不用家人辛苦了。
当记者再问: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单薄冷不冷的时候。
这孩子老练地说:不冷,习惯了。
还有一个叫谷歌的小女孩,她说,自己3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平面模特了,如今已经工作了6年。
9岁的她比成年人都要忙,一年365天,有300天她都在出工,每天四五单,一单十几件。
调查显示,在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附近。一到周末,这里的摄影基地就开始忙碌开了。
来这里拍摄的童模,一般有父母陪同,他们的年龄在三四岁到十一二岁之间。
别看年龄小,但这些孩子摆姿势,做表情,都是妥妥地模特范儿。童模的身价有时候比成年模特还高。
这些小童模的父母,也多数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工作。有的即使有工作,一看自己一月辛苦挣的钱,还抵不上孩子几天的兼职收入,还不如辞掉工作,全心全意做孩子的经纪人来得轻快。
还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模特培训班,是奔着矫正孩子形体、提升孩子气质去的。
只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有的人改变了初衷,和经纪公司签约,把孩子包装打造成了摇钱树。
孩子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就这样被变相的明码标价了,真是细思极恐。
02
想起去年的儿童维密秀。
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化着浓妆,穿着三点式内衣,踩着别扭的高跟鞋,挺着圆鼓鼓的肚皮,在台上强作大人样摆出一些成熟姿势,很是撩人。
人民日也发文痛批:这是在迎合某些成人的低级趣味。
孩子走秀,也不是不被允许。但秀什么应该有个度,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孩子就应该有个孩子样。
有专家认为:小孩子做童模有利有弊,孩子在6岁前频繁地外出走秀和拍摄广告是弊大于利。很容易引起早熟行为、不合群的性格等。
3-15岁,正是培养孩子三观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和白纸差不多,你涂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色的。
这种大尺度的走秀,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搔首弄姿、衣着暴露就是一种美的体现。
这个错误的价值观一旦深入人心,我们的女孩们会觉得,只要有一张精致的脸和妙曼身姿,就是行走世界的资本。
03
父母希望孩子出名趁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强行把成年人的功利心植入幼儿大脑,剥夺孩子的童真童趣。
童模行业虽然收入高,但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思维和情感等能力都非常脆弱。
父母让孩子过早地出来掘金,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过多的社会行为。容易导致审美、语言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过于早熟,甚至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去年,在哈尔滨市,一男子以招童模为名,猥亵舌吻儿童,后被好心网友发帖举报。幸而警方行动给力,迅速出警抓捕了这名侵犯幼儿的男人,要不,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童模和童星行业一样,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也是蛮辛苦的。
孩子们在兼顾学业之余,又要培训,又要赶场,还要配合商家完成各种拍摄任务,各种心酸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另外,童模是有时效的,一般而言,童模到了10岁以上,基本是处于退休状态了,当然,也有一路进阶成为成年模特的。
如果这一时期,孩子又荒废了学业,是很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的。若再加上家长引导不当,还可能会出现伤仲永的情况。
奥运女孩林妙可在08年奥运会上一夜成名后,她的父母为了把她包装成童星,带她出席各种场合,拍摄了大量影视剧。
濮存昕曾说:她是一个孩子,但有了太多太多的拍摄任务,我害怕这个孩子已经不是孩子了。
04
作家毕淑敏曾讲过一件事,她的一位朋友到德国友人家做客,见到友人的小女儿,出于礼貌和中国人的习惯,赞美了小女孩的美貌。
等小女孩上楼后,友人严肃的对他说:你要对你的表扬向我的女儿道歉。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表扬你的女儿,还要向她道歉呢?
小女孩的父亲说:她的容貌是遗传的,不是她自己经过努力奋斗获得的,不是自己奋斗得到的,不应该成为她的骄傲,你的表扬会误导她。
而早在2013年,法国就已经通过决议,禁止针对16岁以下女孩的选美活动:不要让我们的女孩从很小就相信,只有外表才能评判她们的价值。
2014年,英国BBC儿童频道执行总编辑哈汀吉表示,禁止太性感、口红涂太艳的女主持人出现在自己的频道,以免误导女孩。
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作为母亲,我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龙成凤。但,这种按了加速键,有损孩子天性的弯道超车我是万万不会尝试的。
佛洛伊德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次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05
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一定要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导师的形象,在孩子还没有能力作出自我选择前,替孩子做甄选,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
对孩子来说,正确的价值观比年少成名要重要。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童年高于一切。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愿意在一蔬一粥间,陪着他们玩泥巴、掏鸟窝、捉蛐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