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本书《断舍离》,作者是日本的山下英子,创作的是关于家庭生活类著作。没看过,想来是关于生活中怎么处理掉自己不需要,不必要的东西吧。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孤独患者来说,轻易扔掉不需要的东西,也是最近才学会的,并且也才开始整理扔一些东西,而且在处理起来也是磕磕巴巴的情绪。整理出来,放很久也不想去扔掉,说不出有一种什么样的依恋。或者对自己用过的东西,就算再也用不上了,也会有一种不舍的情素存在吧。
孤独的人都比较恋旧吧,对人或对事,因为少且珍重,所以一点点都觉得无比珍惜,对曾经诚心对待过的,反而会很少丢弃东西,或者说是不知道怎么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不被需要的,再也用不到的东西,好像扔掉了一些东西总的来说,就好像是扔掉了一半的自己,扔掉的是一段时光的自己,对某段时光的那个自己,好像会随着扔掉的东西而被埋进记忆的土壤里,会安葬在某处记忆的公墓里,如果没有特定的事物按扭,是不会被开启的。但日积月累的无用物堆叠,对未来的人生又存在不够清爽的处境,于是,“断舍离”也就应运而生。
但事实上,往往在现实里很多时候的“断舍离”都是在被动的进行中。从小到大,从懵懂到清晰,从犹豫到果断,从不舍到放弃,想来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断舍离”,更是因为我们天性中所持有的恋旧体质,也就对“断舍离”这种需要勇气和决断力去执行的事情会比较难以付诸行动。
现实里我们对于某些人,某些东西,如果发现真的不合适,再喜欢也是需要“断舍离”。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爸买了一双很好看的鞋子回来,很高兴的试穿了一下,好挤脚,大概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脚也长得特别快,老爸没意识到,买小了。我可能太喜欢这双鞋子了,尽管挤脚,还是穿了很久。小孩子都是贪玩的,在一次在外玩沙堆的时候,为了解放被喜欢的鞋子困住的小脚丫子,脱掉了鞋,可能重获自由的脚丫子太爽了,后来再也没穿过那双鞋子,就算再喜欢。
看吧,其实从小,我们就在开始学习"断舍离"这件事情,不需要的,需要不到,不合适的,没必要的,不舒服的东西,不管愿不愿意,时间一到都要学会放手,清理实际环境空间的整洁度,和整理自我的内心环境的舒适度,不断的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和被需要的事情,找到自己心灵的舒服区并使之能更好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