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洛伊德时代,歇斯底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对其治疗的手段也层出不穷,总结前人的经验,弗洛伊德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理论——精神分析,并使得这一概念深深地烙印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在这一章节里,作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弗洛伊德早期创建精神分析的过程以及一些重要思想的原型与演化。以下是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人体悟,整理成文,引述文字均已标明。浅薄见解,如有偏颇之处,望各位前辈斧正。
第二章 从创伤到幻想
我想,正是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背景及特点,在特有的文化熏陶下,自然而然就容易造成“时代病”,诸如弗洛伊德时代的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分离性症状,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百度百科)
夏尔科使用催眠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器质性疾病导致的麻痹与歇斯底里症性麻痹的区别,就是后者并没有外围神经损伤,而“麻痹的类型并不取决于解剖揭示的事实,而是取决于病人对解剖的错误想法”。因为,这种麻痹可以通过催眠治愈,也可以通过催眠再次引发。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好友约瑟夫·布罗伊尔运用“精神宣泄”法对其经典案例——安娜·欧的研究:“如果她能够回忆起某个歇斯底里症状首次发作的时刻,并重新体验一遍当时的情感,那个症状就会消失”。
从通过催眠实验领悟到“潜意识里出现的心理过程可能对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到运用催眠术“促成病人回忆起某些症状被忘却的起源”,弗洛伊德一步步接近自己研究领域的核心——对神经质的全新的见解。
歇斯底里症患者主要经受的是回想的痛苦(《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11.6,7)
对这种特殊的“回想”,文中指出有两个特征:首先,“它们是有意识的回忆难以触及的”;其次,“这些回想毫无例外都是令人痛苦、羞耻或心惊的回想”。
同时,弗洛伊德也发展出引起这类回想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压抑:即“在头脑内部存在一种冲突——力图进入意识里、寻求释放的情感与因厌恶而拒绝接受或面对它的头脑的另一部分之间的冲突”。而医学出身的弗洛伊德,运用“尚未在体表出现的疖子或脓肿”来对其进行比喻饶有意味:“它隐含的意思是,那种引发神经官能症、被否认了的情感可以被视作一个异物、一个外来入侵者,它不是病人个性中的一部分,因此应该被切除”。
最初,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情感总是与创伤相连”,后来,他将此概念进行扩展,把“要么可能是由外界刺激唤起,要么可能是由病人内心自发产生的寻求释放的本能冲动包括在内”。他接下来断言,“没有任何歇斯底里症状仅仅是由一次真实经历引发,事实上,在每个病例中,被唤醒对相关过往经历的记忆也是导致症状出现的因素”,随后,他更是断言,“无论我们的分析始于何种病案、何种症状,最后我们肯定会回到性经历方面”。
对弗洛伊德来说,“性特别适合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中心,因为它不但能产生强大的、通常由于被否认而遭到压抑的情感,而且能弥合身体和心灵间的差异”。由此可见,弗洛伊德早期的研究,就已经为他对“性”的研究的执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一近乎偏执的态度,也最终成了他与自己的诸多学生分道扬镳的始作俑者。
作为一位将自己标榜为科学家,并受到生理实验理论深深影响的人,弗洛伊德一直不放弃对歇斯底里症引发的神经官能症根源的追溯。起初,他认为“成人对儿童的引诱造成了婴幼儿时期神经官能症的核心问题——性发育不全”。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渐推翻了自己“引诱理论”。
三方面原因
第一、有关这类案例并非频繁出现;
第二、他的兄弟姐妹出现的歇斯底里症状,使其父亲难逃其咎;
第三,在自我分析中,他越来越重视性幻想。
至此,弗洛伊德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提出了一个至今对心理咨询行业都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
神经官能症状并不直接与实际的事件相关,而是与一些幻想有关,就神经官能症而言,心理现实比物理事实更为重要。(《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XX.34)
注:本文都是干货,详细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还是直接读书吧!本书在威海市图书馆的借阅号为:B8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