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这个观点,与众不同,最起码不是鸡汤文章里的励志观点。今天从好友的朋友圈得知,我的好姐妹好同事的美丽的学霸女儿,协和医学博士毕业,目前是牛津公费医学博士再读。同事圈一片哗然,祝贺声不绝于耳。我为我的好姐妹高兴的同时,也衷心祝福孩子在未来的医学事业上鹏程万里!
她女儿取得今天如此优异的成绩,不是突然发生的,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的积累。求学一路优秀自不必说,还有个睿智且懂教育的好妈妈辅助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多数学霸之所以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首先是他具有良好的个人学习天赋,然后才是后天的环境塑造和父母精心的培养。
学霸我们敬佩、羡慕都可以,千万不要盲目的拿自己孩子和学霸去比,一比你上火不说,孩子也在你的比较中被受打击。我们认为是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其实是给孩子增加更大的压力。
如果你的孩子也具有学霸的潜质,比一比,学一学也未尝不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比。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学霸的料。塔尖站的人终归是极少数人,更多的孩子还是塔基里的人。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定位。
别人我不说,说了怕人家不高兴。就说我自己儿子吧。俗话说,三岁看老,所以从小我就认定他成不了学霸。那么是不是就不用努力培养了?当然不是,成不了被别人羡慕的学霸算不了什么,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不了学霸一生就不幸福吗?幸福不幸福,和是不是学霸没有大的关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有资格享受幸福的生活。
儿子两次考研未果,我们都感到很惋惜,尤其第二次,出现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有人问我:看不出你上火啊!说心里话,就像我刚听说患上甲状腺疾病一样,只上了一天火,晚上照旧呼呼大睡。
我目前对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的理解是,马到成功自然可喜可贺。一波三折的过程虽然我们不愿意看到,但仔细想想它也是很多人成长和成熟的必经之路。挫折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能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更需要极大的勇气。
何况690万考生,有630万落榜。没考上不也是大概率事件吗?没啥好纠结的,接受就是了。年轻时经历点挫折,从长远看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反正人的一生不是这就是那,遇挫在所难免。你是谁啊?啥啥斗想顺风顺水,还是那句话,这样想都是“贪婪”。这就是我和很多妈妈想法不一样的地方。
03
那天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就是家长挖空心思,使尽手段,让孩子进私立学校上学的事。真是一部好电影,看后感触特别多。
私立收费高,但挤破头进不去。公立不花钱,但没人愿意去。只有贫民的孩子,没钱才不得不去的。想想我们的公立学校,未来是不是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在职公办教师工资其实不算高,又严查不让课外补课。将来这个行业吸引优秀的人才概率就会降低,只有那些图稳定的人能来。就像我们东北的老牌国企和南方新兴民企竞争,我们根本不是人家对手。倒闭、破产,转制是自然而然的事。
像我们厂子2000左右,订单满天飞,红火的要命,愁活干不过来。现在怎么样?行业红利还在,但国企却应声倒下啦!
公立学校下一步是不是走国企的路,还不好说?北方如老年人,一切动作反应都很慢,一半会还没啥问题。
现在天天喊什么要实行“区管校聘”,我看东北也就是“鹦鹉学舌”,跟着全国改革的大气候不得不喊几声罢了。全国不大面积铺开,倒逼东北,东北义务教育这块是不会有实质性大动作的。
好在教育是地方区域管理,不和南方发生竞争关系,自己承包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但也不排除国际国内知名教育品牌入驻哈尔滨。
但哈尔滨整体经济不行,人们普遍收入低,太著名的国际学校不敢轻举妄动,当地优质(有钱的)生源数量有限,怕一半会难收回成本。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人准备去北京或天津办学的。因为哈尔滨人经济的压力和思想的保守,对国际学校还有很多人不太任。
那天我去东丽区办事,看到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在东丽区开设分校,正招聘老师,都是要博士硕士或海外留学人员,哪怕是小学部都要硕士以上学历。估计工资待遇一定是很高吧!要不这种人才怎么会到中小学人教呢。
我特意跑过去看看,招不招卫生员,当老师咱没资格,这个岗位应该差不多吧。我就想通过这个岗位“潜伏”到内部,考察一下著名国际学校是如何管理的,也开开我的眼界。和我们落后地区学校管理区别到底在哪?因为我真的很好奇这件事。能当个卧底也不错啊!
儿子说:你也真能想出来。低调做人是对的,可你把自己放的也太低了,低到尘埃里了。
我说:驾轻就熟的路走够了。现在需要的是自己从未见识过的世界,需要的体验的是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