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之后,我便分到五号车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因生产涉及面很广,所以我把与生产有关的知识在理论上学了个遍,诸如质量,工艺,用时一月多。虽确实如此,但我深知,想要灵活掌握,那根本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当然最起码的必须知晓。五号车间胡主任,也就是我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与帮助之下,我初步了解了诸多细微且以前没有搞清楚的知识,容我分享如下。
首先接触的是松筒,每天的松纱量取决于四号车间的计划调度,确定了松纱多少,才可领纱、挂纱、松筒、收纱,当然这还没完,中间有个小插曲则是对松下来的纱进行检验,验其成型、软硬、密度。用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看二摸三测”,对应起来就是看成型,摸软硬,测密度,胡老师示范了一次,我便记了下来,每次松完的纱我都会按照这个三部曲进行检验,以便提高松纱的要求。熟悉了松筒的流程,我自己对紧筒、并纱、捻纱等一一开始自学,为啥呢?胡老师说了其他的工艺流程和松筒几乎一样,学一样会几样,学完松筒在学习其他会简单好多,所以接下来到了紧筒区。
果真如此,紧筒流程也简单,其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一是外加工的用纱需要加腊,而色织与毛巾用纱不用,二是因纱支不同,加之有染损,导致车速也不同,所以紧筒用时也不一样。学习完紧筒流程,我紧接着对并纱捻纱进行了解与深入学习,原来比紧筒更简单,以上是我对各个工艺流程的学习情况。当然有个本车间核心技术:打结,在车间同事的帮助下,我认真看了几次就会了,学到技术充实自己,心里头无比的高兴,后来又学习了本车间的产能,制成…
再后来则是负责每天的回潮测试,测回潮是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把它当做是在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也就不觉得无聊了,测得量也大,待络区和打包区的都要测,最后还要计算,在填表,才算每天的回潮测试完成。除了手动测回潮,每天都会有中心实验室的人下来,我会陪他们一一测试,他们测得是打包区的纱支回潮,等他们的测试结果出来,只要回潮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打包,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在五号车间度过了一月有余。
某天下午,接到张老师的通知,让我回办公室,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让我进行工作的交接。于是我的工作便由本车间一名学习质量的同事代替,我认真说了下测回潮事项,第三天就去了办公室。接下来的学习更是需要耐心与细心,后续道来。当然恒心者事竟成,学习任何知识需要过程,本身更要主动,虽然一时无法担负生产重任,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一定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