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理以前写的东西,发现很有意思的一段话:“第三件事,我常把自己的灵魂拎出来审视自己,以自以为客观冷静的角度,但得出来的结论令我失望,于是我把灵魂又塞回去了。”
就“我觉得我是谁”以及“我实际是谁”这两个问题,恐怕永远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对自己坦荡是一种能力,可没人告诉我,坦荡之后要怎么做。
不是很清楚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但五年前的自己其实和当下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不过学会了欺骗和隐藏,只要按照“这样”活着,就不会被人注意,也就不会被攻击到。
但是自己还清楚地能够看到内心的那些负面的东西,然后我说,麻烦你乖一点,不要出来找麻烦。
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人是中性的,裹着茧活着,寻找最稳妥的方式向未来前进。
不存在什么磨平了棱角,藏起来了而已。
我说的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
马东老师曾经在节目里这样说过一句话:“当你用大多数人去概括自己的时候,那少数人是谁?他变成了你的对立面,这才是我们应该警惕的东西。”
这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才发现原来作为“大多数”,已经变成了一件不那么能拿得上台面的事。
“这个社会对少数人已经足够宽容了,宽容到人们开始鄙视大多数人。”
为什么呢?
可能因为大多数人不够decency吧。
从来没有谁把“少数人”放在“对立面”过,是某些少数人自己站过去的。
或许这句话说出来不是特别讨喜,但这确实是我内心的想法。
人们对“少数”本身有莫名的向往,听歌要听“冷门”的,衣服要避免“爆款”的,小众后面往往跟着的是“高级”。
只有变成了少数的那个,好像才能不泯然众人,好像才可以俯视芸芸众生。
人们迷恋作为小众群体所带来的优越感远远要超过迷恋小众本身。这种虚荣心大多数人都有,所以这就是个怪圈,无论如何你都逃不过。
毕竟普遍规律客观存在,总要有人结婚生子,朝九晚五,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我们对少数群体的支持和理解,不能构成某些人反过来鄙视大多数的资本。
这才是需要警惕的东西。
私以为,作为要不断输出的价值的综艺、作家、自媒体,我们在宣传什么,标榜什么,为了谁摇旗呐喊,为了什么重拳出击,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事。
不是言论自由就可以一以蔽之,而是要对每个可能会受到自己影响的人负责,要说对得起自己受教育水平的话。
毕竟最可怕的不是接受信息的人思想独立,而是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思想独立。
(好了我知道反正也没什么人会受到我影响就是了)
很多时候我也会不喜欢当下的自己,会嫌弃自己过于普通和无趣,也不是没有努力成为特别的人,但“生活没有抢走我的滑板,是我自己交出去的。”
这是选择。
我也会想如果我抱紧滑板那今天的我会不会不一样,但这种假设本身没有意义,人生不像那些成功人士说的有无数的可能。
更多的时候我们站在当下,能走的路不过那么几条。你看我掰着指头数给你:创业、就业、考公、考研。
可当我选择了一条路再往前看的时候,仍然无法窥见生活的全貌。我认为这是美好的一部分。
所有的必然中未知仍然存在,仍然值得期许。
无论是“大多数”还是“少数”,没有谁和谁是一模一样活着的,没有哪一年是毫无期盼和惊喜的,这是美好的一部分。
裹着茧的人避开那些伤害,仍然能够感受到温暖与善良的恩泽,这是美好的一部分。
2020开始的磕磕绊绊,可我们仍然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些事,这是美好的一部分。
所以生而为人,无论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都是值得美好的。
就,都很dec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