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的情到底有多深,有多重呢?
李白的情似千尺深,李煜的情愁似一江春水,李清照的情愁舴艋舟亦载不动,
苏轼的情跨越了生死十年,千里山川。
然而纳兰的情又有多深,多重呢?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解释,关羽情重百斤,东坡情约七十,杜甫悲悯苍生,情约65,而纳兰,仅有21克重。
21克,是一个人死后体重即刻减少的重量,21克,是灵魂的重量。所以纳兰的情,重21克,这是他的灵魂,情,是他灵魂的重量。
没有了情,纳兰也不成其为纳兰,我
们,也不会再喜欢他了。
那纳兰的情又有多深呢?
纳兰的情,就像一个幽深的小水潭,仅有数尺,不似李白的千尺深,他的一生,只有这个小潭。
他在这个小潭边,静静地坐着,这个仅有数尺的小潭,成了他的全部。他在这里反复的吟唱,声音渐渐嘶哑。杜鹃啼血,而他,每时每刻都在啼的——是心里的血泪。小水潭渐渐地变了颜色,愈发凝重,愈加深红。
这是纳兰,这是我一生,所钟爱的纳兰。纳兰的一生,就像一个孩子的一生,多么童真,多么憧憬美和自由,然而他不可得。他终于离去了,留给了我们那么多诗篇,我们又何曾懂呢?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容若,就是那条鱼。
……
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降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院落里,他的父亲是清廷的一名带刀侍卫,他的母亲是清廷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
纳兰的出身神奇吗?不,一点不神奇,也并不显赫,虽然他的血液里留着爱新觉罗氏的血。
但是命运却和纳兰开了一个玩笑,明珠凭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慢慢地登上政治舞台,而纳兰也就进入了相门,一入相门深似海。纳兰也就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相门翩翩公子。
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我们都这样称呼他,但其实纳兰这个姓,应是我们称呼纳兰而不是他父亲的。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清正黄旗人。但实际上叶赫那拉确实蒙古姓氏,其先祖是蒙古土默特氏,后不知是何原因成为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叶赫部的贵族姓氏。叶赫那拉,在女真语里是“留恋瓷器”之意,象征着和汉族的友好。
后来叶赫部被爱新觉罗征服,叶赫那拉也变成了满清姓氏,正黄旗。而纳兰的父亲明珠就是叶赫部人,明珠此时只是清廷的一名带刀侍卫,还未成为相府公子。如果一直这样,那么或许就不会有纳兰,不会有那些事了。
纳兰原为那拉,而到了容若时,容若把那拉改为纳兰。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说明了容若的一生。容若一生都是倾心于汉文化,而把他的姓氏改为“纳兰”更是说明了他,对汉文化的钟爱。而这也是纳兰被很多汉族遗民文人接受的原因。例如顾贞观、梁芬。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纳兰,不再是满族,而是一个真正的汉人。
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区别概念了:什么是汉人?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汉族的人才是汉人。而是对汉文化真正产生认同感,真正产生归属感的,被汉文化所同化的都可以是汉人。
汉人不是一个狭隘的汉民族的人,而是一个博大的、包容的、认同汉文化,对汉文化有归属的人。例如温德先生。
我们的文化从来不曾教过我们用狭隘的心胸去区别汉人、满人等等。而是以开放的胸怀去对待一切友好的、虚心接受汉文化的人。那些狭隘的皇汉主义者,汉本位主义者稍微过于偏激了,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说的——汉民族服饰的问题。
所以说,我们称纳兰容若(成德)从来称为纳兰,而纳兰明珠只是称其为明珠。
纳兰的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如果仅这样说,那么纳兰的出身很算是高贵了。其实不是,这个时候英亲王阿济格早已被削爵幽禁而死,家产充公,所以他的母亲早已没了高贵的身份。而这也是明珠能攀上“高枝”的原因。
这就是纳兰的父母,以后还会说到纳兰和家庭间的矛盾冲突。他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命运,然而纳兰却像一个古希腊的英雄一样,对命运发起了抗争,可他是那么的无力。纳兰的悲剧就在这里。
纳兰容若名成德,后因避太子保成讳改为性德,一年后因太子改名胤礽复用成德。字容若,号愣枷山人,小名冬郎。
纳兰的出生曾有过一段故事。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夏末秋初。京城已经进入了秋天,寒稍显冷冽的西风吹着落花。一个青年快速地走进城外广源寺里,径直来到主持法璍ye大师的禅房。
他叫那拉明珠,是一名普通的大内侍卫。
法璍大师,是一个得道高僧,然而却无人找他做任何事,他是孤独的,因为他清醒,所以他孤独。
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言论,说佛祖已经死了,已不能再保佑任何人。而佛祖所留下的只是一树一树的菩提和佛法。
然而百姓们只是需要找一个精神的寄托地,一个精神的家园,好去让自己在现实中饱受苦难的心,找一个归属。好摆脱现实带来的苦闷,让自己更坚强的“苟活于世”。可是法璍大师的言论打破了他们的理想国。
法璍大师有个比喻,说:如果你想要一张纸,你会怎样做?拜倒在蔡伦的塑像前烧香许愿还是去买一张?
比喻很恰当,很犀利。可是百姓们要的并不是这些,所以法璍大师被他们抛弃了。虽然他们知道他佛法高深,但是,他不是和百姓走在一条路上的人。
明珠径直来到法璍大师的禅房,说道:“大师,我想让你帮我快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名字。”非常爽快,这就是明珠的性格。
法璍大师笑了,明珠非常着急,“大师您不要笑,我本意就是如此。很多人认为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然而我却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一生。”
法璍大师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是对的。关键处是在于,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因为不相信,所以平庸的了却了一生。也有很多人,因为相信,发出了光芒。”
大师说着看向了明珠,“明珠,你是个不平凡的人,而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大内侍卫。因为你信。同样的,你的儿子也会如此,因为你信。”
明珠怔怔的说道:“那么孩子的名字大师可是想好了?”
“嗯!”大师笑道,“《易经》乾卦说,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这就是说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成就着自己的德业,这些言行都是外显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感受到。
所以,明珠,孩子就叫成德吧。他,会是个男孩。”
明珠深深地对法璍大师鞠了一躬,这是属于汉人的礼节。
法璍看着明珠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或许,成德这个名字,会纠缠你的一生也说不定。抛却掉你的童心,谨慎的修行你的品德,这样,就可以享高寿和洪福。孩子,不要过于执我。”
名字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信则有,而纳兰是相信的,纳兰知道他名字的第一个来历,就是《易经.乾卦》所说,但他在日后长大后在《仪礼》里却发现了第二个来历,“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他不解,是大师没想到吗?为什么会取名成德呢?
然而纳兰正如这句话,一语成谶,终归只活到31岁。
他,没有抛却自己的童心,纳兰是那么天真,那么单纯,然而他的童心天真却害死了他。
而这,也是纳兰姓名来历的一大疑云。
或许他可以去问他的父亲,然而他的父亲虽对汉文化也有很高的修养,但却仅仅知道《易经乾卦》所说。
问法璍大师吗?不,不行了。法璍大师已经去了。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清廷以妖言惑众罪要逮捕法璍大师。清兵围住了法璍大师的禅房,然而法璍大师是得道高僧,声望极重,他们并不敢上前。
多么可笑的一个妖言惑众,“可有所据?”法璍大师笑着问道,说着走进了禅房。“可有所据?”没有,或者是“莫须有”。
法璍大师在禅房里自尽了。然而他的自尽也留下了那么多的悬念。他在房内自缢身亡,然而房门外却那么多的看守,而房内,也找不到他自缢脚下所踩的东西。
在禅房里,法璍大师在梁上自缢,脚下空无一物,只有摆的整整齐齐的一圈燃烧殆尽的蜡烛。这件事情迅速的传遍了京城,引起了街谈巷议,清廷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法璍大师是如何死的。
“可有所据?”好像没有,那么,法璍大师的自缢可有所据?也没有。
或许只有一个人知道法璍大师的死因,可他不会说出来。尽管他和法璍大师只见过一面,但他们心里都留下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法璍大师死了,这个世上再没有知道纳兰名字的疑云了。纳兰,当然也不会知道。
而这个名字,也正如明珠所期望的,是纳兰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