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时,我参加了欢喜的【一块输出】社群,写了关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的读书笔记,想不到这篇笔记,获得了那一周的优秀笔记。
可这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欣慰,我写那篇文章的过程中,也非常痛苦。我知道,我全程都是装着逼按着套路走,对于书中的那些我理解不深的内容,我没有底气来给大家介绍。
这种没有底气的痛苦作为一种动力,在我心里种下改变的种子。以27度的《我对网络生命体的理解》一文为契机,我回顾了核聚关于网络生命体的系列文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公众号与文章。
在讨论我对网络生命体的理解和我的反思之前,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的故事。
核聚的网络生命体
他叫核聚,是从2016年9月开始做公众号的,公众号也叫核聚。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公号以指数式的增长在涨粉。
他在高中的学习中陷入了瓶颈。那时的他,不缺勤奋也不缺认真,买各种参考书、熄灯后打手电苦学,甚至为延长学习时间从住校改为住家里。但不管他如何努力,与班上最好的同学分数相差也有150多分。
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这是一个不服输,也热爱思考的少年。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那一天,他决心一定要把学习这件事搞明白了。从胡思乱想,到开始考虑学习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智力等,他否定掉了家庭环境的因素,又想不通智力这个因素。不知不觉开始换了个角度思考:
“学习是为了什么?”
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这是当然的啦,可是这还不足以解决他的问题。那么,把范围缩小一点: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
谁也不知道他想了多久,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明白了: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进步!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那一夜顿悟了困扰在心中几十年的困惑,明白了“理在心中”。
核聚在中学时,想明白学习是为了进步。这也是一种悟道。
于是,他每天开始记自己的进步本,把那一天所学到的知识点,不会的题,做错了弄明白的题,关于学习的思考,每一个学习的收获全部记到进步本上,用来衡量自己到底进步了多少。
接着,他发现光是记下来还不足以进步,怎么办?不断的复习呗。他开始周期性复习进步本上的内容,重新标注,直到记住,直到不忘。
他说:把握能把握住的点滴,是为英雄豪杰。
明白这一道理后,高考前他对他的父亲说:“爸,你不用担心了,即便我不读大学,你也不必担心,我已经懂得如何把一件事越做越好。”
他不仅以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大,拿了新生奖学金,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也一次次取得成功:考研二战以总分第一,专业课第一,英语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博士期间当国家队教练一年内带着运动员拿到八块金牌,十五块奖牌......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核聚老师将他高考与考研逆袭的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公众号,知乎上,点醒了众多浑浑噩噩的学子。
看了他的文章之后,许多人立刻开始实践自强学习法。一位高二学生用两天时间学完了一册高中生物拿到90分;一位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花了两周时间,将数学成绩从70度提升到130;一位初三少年3周自学高中三年数学,高考真题自测拿到135分。
他毫不保留的在公号上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方法、心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文章,他说:凡是我不曾检验过的,都不能写。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网络生命体?核聚这个公号就是网络生命体。
公号,知乎,头条不只是一个分享平台这么简单,而是作者的精神生命生存的空间。作者的精神体跨越时空,与手机屏幕前阅读文章的我们,产生心灵感应,产生链接,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体。
一个又一个的有志青年的精神体与核聚这个公众号的精神体产生了共鸣;与核聚本人产生了链接,不仅是精神的链接,更是现实的链接:相识,通信;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对于个体来说,精神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个体,谁都知道精神的重要性。
如果否认一个人有精神,那么这个人称之为行尸走肉。
虽然精神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日常所有活动都是精神主导的。我们所有正常的人,都有精神生命。不但如此,实际上,是精神体在主宰一个人的生命。
但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是精神体在主宰一个人的生命。核聚的这一段话,真是振聋发聩!
肉体生命大家都是一样的,水加蛋白质,一百多种元素的混合。但是,精神体则不同。
从大的角度来看,如牛顿、爱因斯坦留下的著作、理论是他们精神体的外化,影响着世界。
从小的角度来说,由于精神生命的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所采取的行动的也不同。比如说,对待目标。有些人制定了一天的目标后,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力量,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它;而有些人在开始不久后觉得累与痛苦,选择kill time然后洗洗睡。
我们的精神生命有多强大,我们就有多强大。而实际上,我们的精神生命的力量,远远被低估了。
互联网,正是承载着一切非物质化的,精神性的东西。所以,它无疑是我们的生存空间,在生存空间下留下自己的生命痕迹(精神生命),那它就成了我们的网络生命体。
反思:我为什么写作
【一块输出】这个社群中,有许多做自己公众号的朋友,那时起我一直在思索,那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情,根据二八定律和正态分布,到头来做得好的定是少数,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自己的公号做大做好呢?
这个问题太大,一下子想不出什么所以然,但显然,我还属于没做好的那一群。
看到别人的文章越写越好,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阅读量永远过不了三位数,也很久没有读者给我留言了,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看到知乎有人吐槽简书的文章质量低,很多都是一些没毕业的大学生嚼着所谓的“意见领袖”那儿听来的二手知识,来充当“人生导师”。我知道事实不是那样的,我有在思考,可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了,感觉很羞耻。
痛定思痛。我从眼前自己的公众号来看,写了几篇文章,过程痛苦,完成后欣慰感也不强,还没人读,到底是为什么呢?
核聚老师说过,我们所有的人生困惑都是因为想错了,是思维方式的问题。99.9%的人忽略了人生战略问题。
什么叫人生战略?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战什么,略什么,才是人生战略。
于是我问自己,我要什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
构建自己的网络生命体、以教为学、通过输出逼迫输入、使我的思维清晰,用来提升自己等等......
这些答案打动不了我。
这一次思考,两个字跳入了我的脑海——价值。我希望我的文章产生价值,能够帮助到他人。
我知道这个理由,给我的动力是充足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正如威尔·史密斯所说:
如果你没有给他人的生活带来改变,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我下意识的觉得,自己以前的文章,价值性很低。因为,我自己都不愿意去看。
那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分享给大家呢?
我想到了人生经验。分享人生经验,我也不是没想过,但一直自卑于自己没有做成过特别成功的事儿,所以觉得没有资格写。
转念一想,一个人活了二十来年,肯定是有有价值的经历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波澜壮阔的。
正如《平凡的世界》所说:
普通人和出类拔萃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只不过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罢了。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我开始仔细思自己的有价值的经历,想不到,还有好些。
比如,我高中到大学经常深陷抑郁,后来走了出来,这经历其实拍一部电影也不为过了。
再比如,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感兴趣,而我修的是心理学专业,又恰好做了三年的心理咨询,可以分享我的体验。
还有,我从青春期起与家人发生强烈的冲突,否定,愤怒,悲伤,再到现在相对能心平气和面对他们,期间的心态变化与成长,也大有文章。
想到这些,有一丝欣慰,我也是可以向大家提供有价值的经历的;同时,又很忐忑,因为如果要这些经历写成文章公开,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来面对旧伤的……
重读核聚文章
在重新研读了核聚老师关于网络生命体的四篇文章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我意识到, 公号,知乎,头条不只是一个分享平台这么简单,而是作者的精神体生存的空间!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的公众号,我的文章里,活着我的魂。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公号,我再一次羞愧难当。一篇篇基本上都是许多观点堆砌所形成的文章,站在上帝视角以说教口吻写下的文章,没有魂。即使有,也不足以体现出我的个人意志,不足以发挥出我的精神体的价值。
它仍是工具,使思维清晰的工具,“以教为学”的工具,提升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生命体。
只有把自己的精神生命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公众号才能称为网络生命体。
而且,精神体与文章的价值之间,有着重要联系。
文章的价值,是作者赋予它的,来源于作者的精神生命,那么,它就不由内容、形式所束缚。价值的大小、影响力的大小也因精神生命的不同而不同。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能多大程度上使自己的精神生命融入到文章中去,能为读者提供多大程度的价值,让自己的公众号,简书号,无愧于网络生命体这一称号。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正如这一篇文章与我之前所写的文章对比,我知道,这一次不再是不痛不痒的观点加简单的评语,而是我竭尽所能的如实观照自己的思维,把自己的痛点、启发点写了下来。我也相信,它给读者带来的启发就会大一些。
这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做的,也必须做的,让精神生命存活于自己的网络生命体中,并将其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