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当我们回头看这一场场波澜壮阔,看这一幕幕生死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许多令人动容的场面,或欢喜雀跃,或扼腕叹息,原来早就埋好了伏笔,原来早就注定了结局。
就好比公元960年当我们大宋帝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意气风发的披上龙袍,御驾金殿的时候,并没有料到,自己的每一个所作所为,都已为他的龙子龙孙们写好了剧本,为他的绚丽江山选择了结局。
我们都知道这位开国皇帝“黄袍加身”的故事,即当他奉命领兵在外的时候,被一群哗变的士兵“强迫”穿上了龙袍,“迫不得已”的做了皇帝。只要稍具常识的人便知道,这是不足信的。历史上被逼而不得不做皇帝的不是没有。比如说明朝的正德皇帝,若是可以,他一定会成为一名杰出的木匠或者将军,但无奈的是,偏偏这样一位无意于皇位的人,不仅生在了皇家,而且成为嫡长子,成为大明王朝建国以来最名正言顺的一位皇帝,不想做皇帝而不成——这大约便是他的人生之中最大的悲哀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知道,这个不愿做皇帝而不得不为皇帝的可怜男人,终其一生都在向大明皇位挑战,向朝廷大臣挑战,向天下黎民挑战。所以若说他登上皇位的迫不得已,我们大抵是可以相信的。但赵匡胤的“迫不得已”,就显得那么虚伪而滑稽了。
还是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公元974年,他在准备发兵南唐的时候,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词人李后主派使者凄惶的问道,南唐一向对您忠心耿耿,为何不能放南唐一条活路呢?
然后我们便听到了赵匡胤那句在中国历史上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回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有些历史学家一直在考证所谓“陈桥兵变”是否真有其事,然而我想,但这一件事就已足以说明,史书上为我们描述的那件“太祖被逼继位”的事件,不过是我们这个善于玩弄权术,崇尚厚黑之学的民族在滔滔的历史长河里上演的一场司空见惯的政治闹剧而已。一个容不得“卧榻之侧”有人“鼾睡”的人,怎么会被“逼”上皇位?就好比一个一面置办房产,一面宣称自己清廉的官员,我们不可能指着他的这一座座房产对他说,哇,您真的好清廉。
我们在此并无意于考证跟宋太祖有关的那些故事是否属实,只是想说明,后来大宋帝国的命运,早在它的这位开国皇帝说出自己这个“卧榻”情结的时候,就已是注定了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这位开国皇帝为自己的帝国设计了一套复杂无比的统治体系。在观察这套体系的时候,我们只需抓住一点便可,即这套体系的核心是“集权”,把一切能够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不剩的全拿过来,哪怕是残羹冷炙,也都是不能分与旁人半点的。而在“集权”的同时,又“削权”,即将那些为自己服务的官僚手中所剩无几的权力,再进一步弱化,使其相互节制,相互监督。
于是这样,大宋帝国便形成了一套颇为庞大复杂的官僚体系。
军事方面,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用一种温情而阴险的方式,将那些把自己拥戴上皇位的大将们全部排斥在高层之外,他亲切的对他们表示关怀:“人生一世,不如多买歌姬,及时享乐,多置田产,为子孙后代多留些家底。”而在说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这位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还是以他一贯的赤裸裸的近乎暴发户的语气说道,今日你们将我逼上皇位,难保他日你们的部下不逼你们,我是怕啊。
这话虽然直接,但我们今日再看这话的时候,便觉多了一分可爱和温暖。因为有宋一朝,除了著名的岳飞之外,并没有哪个大臣成为“兔死狗烹”的践行者,比起历史上刘邦,朱元璋之流,宋太祖的做法实在温情了许多。即使自己的心理是阴暗的,他也并不回避,并且坦白的告诉别人,我就是怕你们跟我抢龙床睡,你们自己掂量着办吧。
于是这群大将在掂量了之后,集体辞职,去过自己的悠闲生活,并没有哪个遭到诛杀灭口。
在安排了自己这帮老伙计之后,他又将军权一分为三,枢密院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衙有领兵权却无调兵权,遇有战事,“令从天子出”,由天子临时选定将领,率兵出战。这样就使得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自做大而必须最终听命于天子。
在使武将感到憋屈的同时,宋太祖并没有忘记让文官也觉得别扭,他将宰相权一分为三,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的财政权,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无比荣上,宋太祖还玩了一个小把戏。在宋代之前,宰相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他们作为皇帝的重臣,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即他们有资格坐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而到我们这位“被逼无奈”而登上皇位的皇帝时,他们便失去这个权利了。宋太祖总觉自己是一国之君,所以当他看到那些宰相悠哉游哉的坐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心里便感到老大的不舒服。又一次议事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的宰相:“我老眼昏花,你们上前奏事吧.。”于是宰相们便走上前去,这时提前安排好的内侍将椅子撤走,当宰相们回到自己位置上的时候,发现自己椅子不知何时早已不见了。他们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从此即使是宰相,也只能站着向皇帝秉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