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唐的想法,想要让爱孩子做得更好,却首先让他们感觉更糟。“
——简。尼尔森
三年前,初为人母的我像所有的妈妈那样,想把自己最好的爱给予这个小生命,可是伴随成长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充满焦虑与恐惧,从研究辅食到上早教,从英语启蒙到亲子游泳,生怕孩子少吃半口优质蛋白,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时光流逝,三年后的我,不再是那个鸡飞狗跳的新手妈妈,变成了会一个人带娃一日三餐外加24小时全陪的同时自己依然敷脸看书,喜欢美衣,关注国际大事的我。当然,我还是会有在孩子独自面对潜水的恐惧时的那份无助感,会在孩子生病时的那份心疼,会在孩子不断挑战权力的那份愤怒,但是,我深知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因为,孩子是我们父母的照妖镜,我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了这份处变不惊的淡然,育儿路上,和孩子心得交流,是那么温馨。
而这些,真正的改变源于《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体系中,给我们定义出我们和孩子生活的三个要素。孩子,我们、情境,正是因为这三者的存在,冲突与矛盾才不断出现,于是,孩子在我们眼中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孩子,我们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比如惩罚、羞辱、回避等等方式,来满足我们内心那个因为照顾孩子而空掉的杯子,而孩子却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确实,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看到了我们所有的自己,好的与不好的。而这些挑战也像魔鬼一般,时刻破坏着我们的亲子关系。可是,让我们真正开始思考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可以做的更好,而正是这些挑战帮助我们的孩子可以培养未来生活的品质的时候,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感觉变得更好,照顾好自己、不苛求孩子,理解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接纳并欣赏生命的不同,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更明白,怎样跟孩子“合作”。有了这份清晰的界限,我们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哪里,有了这份淡定,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与美好。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正是正面管教体系里一本关于我们和孩子的书,一本关于我们虽然不同但是,我们却爱着彼此给予彼此力量的书。
以尊重的方式教给孩子尊重。P15
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做好的榜样,当我们在对孩子不尊重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给他们“不尊重”“不负责任”
米乐有一次在床上拿着自己的绘本转圈玩,一下子让到我的头上,那种疼痛难忍的感觉,让我很是恼火,直接把绘本拿过来给她扔到床底下了,米乐见状大哭起来。。。
其实在扔的那一瞬间,我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只会教给孩子不尊重”,但是恼火的我还是把书扔到床下。事情已经发生,如何处理才是关键。
我先让自己冷静一会儿,头不那么疼的时候,我去卫生间梳了一下头发,笑了笑,(这招对我超级灵,有的时候我会选择给自己化个妆什么的让自己感觉很舒服)然后来到在爸爸怀里哭泣的孩子身边,“妈妈,跟你说对不起,因为妈妈把你的书扔到床下了,你能原谅妈妈吗”“妈妈的头好疼,这是什么原因的。你能想想办法让妈妈不疼吗”米乐在我的怀里一边给我轻轻的揉着头一边说:“妈妈,我下次要小心,对不起”
每当我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的时候,我都会反问自己,你会对朋友这样吗,一切就会淡定好多。
孩子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在3-6岁之间发生很大的变化。正是到这几年的末期——大约5岁的时候——孩子们才开始在做一件事情时脑子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此之前,他们对“做“或者“”过程”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做的结果和目标.P42
孩子们比我们要单纯可爱许多,当我们专注于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他们更享受这个过程。也许,我们可以跟着孩子的脚步,重回童年,我们不需要什么漂亮的结果,只在乎那一刻的专注与开心就足够了。有了这份淡然,当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在乎孩子是不是会理解这个故事,当我们跟孩子游泳的时候,我们就不那么关心孩子今天的目标是否完成,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安心的相信,我们手中牵着的那只小蜗牛,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而此时此刻的我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孩子的那份独特哲学,不再急功近利焦躁不安,享受过程,正是把当下的每一瞬间的点做好,至于那个连在一起的线,似乎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孩子们自然会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这个学习过程不需要设计那些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限制。P49
有天在逛超市的时候超市,碰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我蹲下来问他几岁的时候,小家伙害羞的钻到了奶奶怀里,奶奶就一直在说:“奶奶每天带你都把你带成娘娘腔了,跟小女孩一样害羞。”
害羞,男孩女孩都会有,并非特例,贴上某种性别的标签并不适合。所以,我们并非要将性别角色固化,勇敢、坚韧的品质我们都值得拥有,同样,我们可以允许女孩子玩坦克,男孩子玩过家家,因为性别,关上孩子的兴趣之门,确实因小失大。培养孩子,终究是给他们一种可能,看到外面的风景,看到自己的潜能。
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照出我们所有的善与恶,感谢孩子,让我们重新出发,收获淡然。
参考书目:《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2017年跟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