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不计其数的会议,也主持过很多的会议。既曾是会议主要的发言者,也曾经是会议的权威主持者。
我的体会是会议非常非常重要,对于个人是脱颖而出的闪光时刻,对于组织是激发创意,攻克难关,凝聚共识的重要时机。
但会议上好的发言,组织良好的会议其实确实不多。大多数的会议总有几个人发言冗长,逻辑不清。或者会议议题不明,会场混乱,会后没有共识,即使是会议有结论,但开完会就是开完会,一切如常。
宁向东老师的《清华管理学课》就教了我们一些开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一、开会的基本原则:
1、会议必须要提前设计,即使是临时性的碰头会也应该按照固定的程序执行;
2、会议必须有一个结果;
3、会议必须有议程,有纪律;
4、会议的结果必有有人跟踪落实;
5、主持会议需要不断锻炼;
(高度的自信,对局面的及时掌控和调整,以及清晰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二、会议的设计:
会议种类:
第一类:自上而下,决策已经做出,就是传达,理解,执行(年度工作会,动员会);
第二类:由上级启动,为了共同决策或者寻找正确决策的必要信息,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需要高质量的发言。
第三类:平级启动,没有权威。不容易取得好效果。
开会前设计会议大部分单位都有再做,准备资料,议程议题,但普遍比较粗造。
缺乏针对议题的专门安排,缺乏时间控制,缺乏参会人员的精确分析,缺乏会议预期结果的分析,缺乏对议题优先级别的分类及不同议题的不同安排。
好的管理者必须用好管理工具,宁老师通过“目标-过程-人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会议安排的表格。
三星公司会议的要求:
八个必须是:
凡是会议,必有准备
凡是会议,必有主题
凡是会议,必有纪律
凡是会议,会前必有议程
凡是会议,必有结果
凡是开会,必有训练
凡是开会,必须守时
凡是开会,必有记录
三个公式是:
1、光是开会,如果会后没有人落实,等于零。
2、会议上布置了工作,但是会后不进行检查,等于零。
3、抓住了不落实的事,同时追究了不落实的人,等于落实。
三、会议主持:
主持好一场会议,确实非常考验主持的能力。会议议题的难易程度,会议参会者的矛盾冲突,会议突发状况,等等都需要主持者去现场把控。考验主持者的领导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概况总结能力,沟通能力
我们曾经的一位领导,对工作非常负责任。但受限于自身眼界的原因,采用的威权式的领导方式,由于通过权力已经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所以他开会的模式就是汇报工作,布置工作,追究责任。整个会场气氛压抑,没有争论,没有提问,但对于达到他的布置工作的目标,效率非常高。
缺点就是大家会上不发言,不为他提供信息,不去否定他错误的认知,甚至希望看到形势按照他的方法走到死路。这样的会议也是失败的会议。
还有一个领导,限于自身的工作经历,自身的能力不足,主持会议1、是他的发言冗长,逻辑不清,2、是无法掌控会议,甚至当场被参加会议者否定质疑。3、会议无法达成共识或结论。
会议主持是“教练和裁判的结合体”,教练的专业与威信,裁判的公正与权威。
1、ABCO流程
Action:主持人必须开会前预见到如何使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人都知道,我们今天的会议要做什么,要有什么样的行动。
Benefit:要请参加会议的人都能够意识到,达到会议所要实行的目标,对大家有什么好处。
发号施令的会议更强调它的仪式感和神圣性。
而协商性的会议发起者和主持人作用格外重要。
Challenge:我们将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如何协同资源,如何解决问题,就构成了沟通的主题。
Overcome:克服困难,共同解决。
2、因事找人,因人议事:
安装A和B来分析不同的人,我们需要选择那些需要他们采取行动,同时我们知道他们可以从会议的讨论及随后的行动中获益的人。这些人构成了参会者的主要成员。
3、引导会议:
不管它是前面喜悦,还是在后面推动,好的引导者都会想尽办法让会议朝向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
4、主持会议需要练习:
如何面对沉默?出现争议是及时打断还是让子弹飞一会?观察/学习/不懈地练习;
四、会议的发言‖四维讲话技术:
第一维:紧扣主题:
第一步:紧扣主题:第二步:建设性:(对直接形成结论有建设性,在关键处提供新信息)
我的方法:
1、不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会议发起者的角度想事情,画逻辑框图,“思维导图”之类的推理图。
2、背后逻辑:会议发起者开会是因为头脑中这个逻辑图不完整,需要你来参与,提供信息,提供理论知识等;
3、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争取帮助他把不连贯的东西连贯起来,不完整的东西,让他趋于完整。
第二维:前后呼应:
注意让融入集体,承上启下获得前后的呼应。
最高境界的发言,是能够把握整个会议的思考脉搏,能够和最有价值的那些发言形成前后呼应。
第三维:给发言加包装:
对讲话做一个包装,让表达更加出色。
方法:
1、最简单的办法,采用问题导入法;
2、把问题变成一个故事,故事要有震撼力,对你发言有证据和支持作用;
3、你可以从数据开始你的发言;
4、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讲话结束前一定不要忘记做一个总结;
第四维:避免误伤:
千万不要对同事形成误伤,同时保护好自己;
研讨型会议需要给大家足够多的信息,但信息越多,情节越细,就越容易引起误伤。
五、会议改善:
1、减少会议
亚马逊贝佐斯。他的理念是公司老开会,意味着大家沟通讨论的事情多,一定是公司的组织和流程出了问题。所以,与其在如何开好会议上大做文章,还不如在组织功能上积极改善,一定要努力把会议沟通保持在最低限度。
会议按照规范走,1、发起会议者要用陈述文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描述清楚,2、还有自己先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要给出数据、图表和分析等详实资料作为支撑。3、开会前10分钟,所以人集中时间阅读这6页纸。然后再开始讨论环节。
开会是一群人的交互沟通,包括权力的交互、信息的交互、认知的交互、也包括情感的交互、利益的交互。
(真理常常是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所以,一定不要太依靠会议,依靠群体来决策。)
2、分配务实与务虚时间
台湾联强杜书伍老板。强势老板追求高效率的会议,但这不适合于竞争局面比较复杂,信息分散,或者公司运营呈现危机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刻,信息是比较乱的,如果决策不能有效地搜集各路信息,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如果要求下属立刻提出有价值的回答,就会抑制员工讲话的积极性。
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效率”,并不是立刻得出结论。所以每个会议都要预留“务虚”时间。
公司会议时间应该是七三开。七成用于处理紧要的事情,进行决策和布置任务。另外三成,则用于讨论那些并不那么紧急的事情,用来扯扯淡,启发大家思考。
开会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中层干部的过程。
3、会后纪要
会议结束后,3个小时之内必须要出一个纪要。明确下一步的行动,并且把每一个行动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哪怕会议没有取得决议,还需要再开一次会议,也会有人需要落实总结工作,就是负责下一次会议的准备工作。
备忘录:一、会议的总结和结论;2、进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3、谁来承担什么责任,包括启动下次会议;4、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六、高效会议的八个原则:
1、用会议衡量组织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权力结构,不同的领导模式,相应地就有不同的会议形式。但是,在不同的会议形式中,也存在着效率高低的问题。可以说,“会议质量”是组织管理水平的一个体现。提高会议效率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认识。
2、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待会议。改善会议质量的方法,关键是要形成会议规则和会议文化,会议规则容易写成文本,但是,会议是否能够开得高效,会议是否达到了目的,实际上是组织文化的反映。
3、建立有效的开会模版。在一个组织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工作方式,所以,会议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好的组织,一定要有高效会议的训练,包括召开不同类型会议的模版和最佳做法的分享体系。
4、不召开没有准备的会议。会议是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不存在着超越组织、流程之外的会议。应该像亚马逊案例一样,看待会议的本质。会议召开之前,必须要精心规划,明确主题、人员,并预判大家的参与程度。然后,由此来确定议程,会前作出积极准备。
5、明确区分务实会和务虚会。务实就是务实,务虚要有务虚的样子。每个会议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议程,要明确是否就某一个议案在会议上作出决议。如果不需要决议,就是务虚会,务虚会的过程控制极其重要,内容一定要与未来的业务紧密相关。不能在将来务实的内容,不适合会议讨论,一般不作为务虚会的内容。
6、建立会议的两级责任人。召开务实会,就是为了作出明确的决议,决议之前要有对于会议效率负责的责任人,决策之后要有落实会议决议的责任人,要通过明确的备忘录和执行计划来反映会议决议。明确两个责任人,是对于会议结果落地的体系保证。
7、用奖惩来提高会议效率。会议的目标,最后一定要呈现为结果,而这个结果应该和组织的长远目标、年度目标是一致的,应该根据结果来安排相应的奖惩。只有奖惩到位,会议效率才能提高。开扯皮会多的企业,基本都是业绩评价制度较差的企业。
8、恰当地安排会议的实体部分和虚拟部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日趋多样化,所以,工作联系客观上已经分为实体联系层次和虚拟联系层次。会议,作为群体联络的方式,也对应地会加大虚拟的部分。不过,究竟是邮件、微信或者其它形式,都应该扬长避短、有机地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