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先生把这句词,作为他“治学三境界”的第一境界。然而实际上,这首词其实是一首闺情词,和求学励志毫无关系,王国维先生自己也曾说过:“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令人惊叹的是,这句闺情词放在王国维的治学说中,又十分的合适。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悟,正如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品读,也会有不同的意境。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真宗和宋仁宗两朝很是太平,晏殊就生于这样的年代,所以他在朝为官时很悠闲,仕途一帆风顺,作为宰相,他的建树委实不大。他最大的贡献,因该就是兴办学校了,为宋朝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如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王安石等人。
宋朝很多文人沉醉于享乐,位高权重的晏殊也没能免俗。在他悠闲的官场生活中,晏殊共写下了一万多首词,被人称为“曲子相公”。这首《蝶恋花》是他的代表作,虽是闺情词,意境却不失高远。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愁苦的烟雾,兰花上滴落的露珠,就像是兰花落下泪珠。其实花草本无情,只是因为人的情感太丰富,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花草之上,花草也就有了情。“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句融情于景,菊的愁,兰的泪,都是词的主人公借物表情。女子正愁苦之时,感觉到空气中有丝丝寒冷,又见燕子双双飞去,更添孤独之感。燕子的双飞,对比女子的孤独一人。
明月无情,怎知这离愁别恨的愁苦,直到破晓月光还照到户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本是自然现象,女子不该怨恨,可正是这毫无理由的怨恨,更加突出女子孤独的煎熬。无辜的明月,成了女子抱怨发泄的对象。
一个人独自登上高楼,想起昨夜残酷的西风,把绿树都凋敝了。于时间的无涯和空间的无限中,眺望远方,给了主人公一种深邃旷远之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我想,这一句之所以被诸多人喜欢,是因为它跳出了女子愁怨纤弱的圈子,虽有愁苦,却是悲壮的。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要给远方的思念的爱人,寄一封信,可是山高水远,女子并不知道爱人在哪里,信笺也就无处可寄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是对命运的无力。“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形成对比,让人赞叹,此人的妙笔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