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开学了。
每次开学前,我费尽心思想要带回学校的,不是衣服,不是食物,而是书,沉甸甸、硬梆梆、水灵灵的书。我总是把书塞进行李箱,并屡屡调侃自己“一箱行李半箱书”。行李箱的沉重每每令
每次开学前,我都会清点书架,一排排地扫过去,将书的名字记下来,同时在心里默念:“哦,这一本是我从别处看过之后想要收藏才买的”,“哦,这一本很久很久之前看过,但内容已经忘记了,以后要抽时间重新看”,“哦,这一本不久前刚刚看过”,“哦,这一本我还曾经推荐别人看过呢”……然而,面对更多的书,我只能在心里轻叹一声:“唉,这些书,我都没有看过啊!”
昨天我又在清点书架,妹妹说:我是真佩服你啊,买了这么多书。我多么想接一句:仅仅是买了而已。
仅仅是买了,不时抚摸一下封面,拿起来翻翻,我也在尽力看书,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书被冷落在一旁——看书的速度终于赶不上买书的速度啊!
买书,是什么时候成为传统的呢?
大概是大一暑假吧。记得大一这一整个学年,我的书都是当时的男朋友给买的,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网银,也不会网购。一整年,只买了《我与地坛》《偷影子的人》《小情书》等少数几本书,每一本我都看过。大一暑假,我开通了网银,学会了网购,从那以后,我买书成癖,一发不可收拾。每逢当当做活动,每逢遇到想看的、但图书馆没有的书,我都会去买下来。有时候,我也会在搜索栏里输入我喜欢的作家的名字,看看都有什么书,挑选合眼缘的收入囊中。
就这样,三年里我买了很多书,毕业时候废了很大力气才把它们运回家。读研究生,我们搬到了新校区,新区的图书馆很大,书很多,不像本部那样寒酸破败,至此,我买书的激情才稍稍打住。然而,半年下来,我还是买了一部分书,比如邱妙津、鲁敏、张翎、蒋勋的书,这都是图书馆没有的。
甚至,研究生开学时我们有为期十天的军训,我想,军训期间做什么呢?不妨买书堆在床头看一看。恰逢开学季,当当网在做活动,我一下子买了一箱子小说散文。当然,结果是,我只看完了其中的一两本。剩下的,都在岁月的流逝中被孤零零搁置一旁了。看着它们,我心中总会想到佳人落难、白璧蒙尘,不由而生怜惜与懊恼之感。
是时候来剖析一下我为什么买了书却不读书了。
首先,读书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当当做活动,买;看到喜欢的作家出了新书,买;看到别人提起什么书,买;心情好的时候,买书使我的心情更好;心情不好的时候,买书成为消愁手段;别的女孩子都在买衣服买化妆品,我悄悄攒下钱买书……买书的理由千千万,书就这样堆积下来,成为挡住轻舟的万重山。
其次,由于我个人心理极易动荡,看书的心理也不安稳,很少会踏踏实实只看手边书。我通常一边看着这本书,又瞧着那本书。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被别的书分散了注意力,我就会放下旧爱转向新欢。比如,我本来读着裘山山,却被鲁敏夺去了眼球。读书时,有时候无法做到从一而终,负责到底。那些被冷落的书也会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读,但读过的书终究只是茫茫书山的一角。
现在,除了以上两条理由又加上了其他原因:图书馆有许多学术著作需要我扫荡;总有很多书不期而至,让我想要一览为快;边看边做笔记很费时间……然而,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理由应该是:我开始接受电子书。现在,我手机上有三个读书软件:微信读书、当当云阅读、豆瓣阅读,前两个软件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后一个几乎不问津。每天在自习室学习完毕回到宿舍,往床上一躺拿着手机看电子书似乎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这半年多看过的很多小说都是躺在床上读的。电子书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使我顾及我的小书山的时间愈加少了。这两天,我又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电子书,因为有些书太贵了,考虑到经济原因,读电子书不失为明智之选。
这一个寒假,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读书极少,从星星那里借来的王佐良、郑愁予、村上春树还没读,从图书馆借来的纳博科夫、方方、霍桑、布鲁姆还没读,从学校带回来的林白、鲁敏、葛亮也没读……寒假期间,苏童的小说出乎意料地成为我的新宠,进书老师给我推荐了索莱尔斯的理论,培英老师给了我们小说美学的书目,九月文学群里大家讨论起哲学书籍,让我想要发狠补一补哲学基础,图图提议成立有顺研究小组,故有顺的书要从家里带到学校去看……不得不说,得到书的渠道太多了,而看书的方法只有一种。
原以为开年或者假期列个书单阅读效果就会好很多,然而我的设想太过乐观——读书是一件自由的不可以被规划的事情,至少对我而言如此。如今,我清点书架,发现那么多书我都没有读过:博尔赫斯小说集、纳博科夫文集、赵玫的唐宫女性三部曲、虹影的上海系列……太多太多,难以一一列数。此番离家,我要带上的不仅是我能够带走的书,还有我对未读之书的歉疚。
当买书成为一种习惯,当读书成为一种忧患,好,也不好,但我只想看到其中好的方面。又是开学季,当当又在搞活动,按照老规矩,我又要买书了。一直买书又如何,我不是也一直在读书吗?那些书今天不读、明天不读,后天总会读的。更何况,按我多年的购物经验,买书是唯一不会后悔的事情。
备注:本文同时发于个人公众号“绛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