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特质经常被误解成缺点,比如敏感。
好像敏感是一个缺陷,是一个错误,这是对敏感的误解。
我曾一度厌恶自己的敏感,活的小心翼翼。不停的否定谴责自己。因为一句话、一件事是否会给他人带来不便而感到困扰和焦虑时,或许他人都没有留意。纯粹是自己为难自己。
在蒋方舟的“讨好型人格”自述很火时也曾对号入座的自比,来打压厌恶自己。
可是在认识瑄瑄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放下了偏见,渐渐地认识到敏感是天赐的礼物,“讨好”是一段关系里的在乎。
在我因为敏感而揣测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惴惴不安时,她会不厌其烦的听我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听完我或是“莫须有”的担忧,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也不会急于给我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无比称职的做一个树洞。耐心的让我表露内心,大胆地说出那些合理的不合理的话语。
然后以赞赏的态度肯定我的做法,用包容化解我的敏感和不安。告诉我正是因为敏感才有了对万事万物比别人更加细致的觉察力,独特的内心想法是对因为生活多出那一分的的体悟。
她的鼓励使我更能接纳自己,同时也觉得自己会看懂她。在她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让我们愈发惺惺相惜。
今天看到一幅漫画一下子就想到了她。
她也是个敏感的人,会在意并照顾他人的情绪。我们在和彼此室友的关系中不约而同的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就是两人生气自己会是先低头去哄对方的人。
我问她:“我们是不是怂,每次都是自己先低头,其实也并不是觉得每次都是自己的错,但先迈出那一步的总是自己,我们是太没骨气了吗?”
她说:“我们不过是太在乎这段友谊,也太过了解对方,我们的朋友就是这样的脾气,生过气之后也会反思自己,性格使然让她不会在口头上轻易示弱,她需要的不过是个台阶罢了。”
我们敏感,在一段关系里讨好,我们在向他人讨要什么吗?并没有。我们只是希望对别人好。
她的话我深以为然。两个人的争吵不存在一方胜过一方,要么是双赢要么是双败。赢的是争吵,输的是感情。
特意查了下“敏感”一词的意思,敏感:谓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有人说敏感的人可能是 自卑或者高冷的人,其实,敏感的人恰恰对分析推理很擅长,并且对事物规律的总结很强,这是一种能力,敏感的人并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对一些事物是非对错很容易发现。
何炅在《拜托了冰箱》中也曾说出自己对“讨好型人格”的看法。
“有的时候你觉得讨好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就觉得我低于你,我才讨好,但其实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还可以让你开心。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不辛苦的,我也没有为难自己,我自己很习惯甚至很享受这样。这种人是最好的朋友。” 说到底,只有真正没自信的人,才会害怕对别人好。也只有真正没底气没实力的人,才需要对刻意对别人好,以及把对别人好当成一种道德绑架。
听了何老师的话,我人生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像何炅这样的人,有底气,有自信,秉持良善对人好,但绝不以“讨好者”的姿态,管世界伸手要点什么。
小说家渡边淳一,提出过一个词「钝感力」
“要想好好适应社会,最好不要太敏感,适当迟钝一点。”
祝我们保持单纯炙热的同时不失天真,有恰到好处的敏感和顿感。
后记
要备考招教,箭在弦上的时候已经到了,前一个月还是没有做的备考和练习写作的平衡,兼顾不好,还想退缩,幸好有瑄瑄监督,重拾勇气,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