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管理亲子训练营》课程结束,其实才是正式落地实修的开始。
在朋友圈分享课程总结和第二期的课程连接后,陆续有家长朋友们电话或微信咨询课程效果,简单汇总后其实无外乎两个问题:
第一、对孩子有效果吗?
第二,对家长有帮助吗?
正好今天是作业打卡完第八天,现将我带领的第一小组7组家庭第一周情况简单复盘入如下:
时间:2020.7.24—7.30
️1组人数:14人,7组家庭
一、️第一周累计打卡次数:
累计打卡人次:50次;
其中:孩子:32人次 家长:18人次
孩子打卡人次占比64%,
家长打卡人次占比36%。
可以看出,孩子打卡人次率远高于家长。
二、打卡参与人数:
小组14人,家长和孩子各7人,
其中:
孩子参与过打卡共6人,参与占比85.7%;
家长参与过打卡共4人,参与占比57.1%。
可以看出,孩子参与打卡人数远过家长。
以上呈现,对我们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三、小组之星,值得嘉许
1、李若菲,妈妈最近生孩子,她一个人在家,7天全部打卡,且打卡时间由下午到上午,由9点到6点,她说自己越来越睡不着了 还想着妈妈和弟弟今天出院,她要把家里收拾收拾,给弟弟创造一个新环境,还要每天抽时间给弟弟拍照,给弟弟留个好印象,让弟弟感觉他这个姐姐还是挺不错的。
在为她点赞的同时,又给她和其他孩子的父母做了个怎样的提醒呢?
2、小组之星2,一位妈妈,孩子刚开始不愿意打卡,但她先以身作则,每天打卡,昨天孩子主动联系我 ,问打卡事宜,并跟我分享了她上东京大学的梦想,还我聊了很多她眼中的日本,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为心怀梦想、智慧聪颖的孩子李浛镕和她自律坚持的妈妈点赞!
四、自己作为助教的总结与反思:
1、课程结束后写了两篇总结文章,一篇送给训练营的所有孩子和父母,一篇送给我们小组的同学李允超和他的妈妈;
2、七天之内与5位家长沟通反馈过训练营里自己观察到的孩子的特质,以及妈妈打卡的方式以及关注点,需要与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激发孩子内在源动力;
3、两位家长未连接,原因如下:
1)一位同学若菲的妈妈最近住院生孩子,但她本身非常自律懂事且细心有感恩之心,七天打卡一次不落,是我们1组的小组之星已经把孩子七天打卡内容汇总成简书,一两天内会反馈孩子的父母;
2)还有一位同学不愿意父母入群,跟家长打过好几次电话但均未接通,需要持续再跟进。
3)另一位同学暂时还未参与打卡,与妈妈电话交流过半个多小时,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调整,孩子开始跟她作情感方面的交流,但妈妈最近出差在外,工作压力很大,她已跟领导提出调岗,需要时间。加之孩子每天课程安排非常满,8月初还要钢琴考级,暂时还无法打卡,我针对课程里的发现专门为他们写了篇文章,妈妈说下月初回来我们与见面聊聊。
五、作为助教下一步需要提升的点
1、自己担心影响孩子,作业提醒都是我自己在做,小组群内的氛围不太活跃;
2、稍有遗憾的是,未能与每一位家长反馈孩子课堂互动发现的提升点;
3、我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自己只是一位助教,对孩子负责任的一定是家长,我需要做好家长连接,让爱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流动起来。
最后,送份父母一份礼物:《父母必知二十条》
我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父母必知二十条》送给训练营内外的每一位父母,因为唯有爱可以化解一切。
1,孩子问题的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
2,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3,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
4,一个家庭里,先“吃药”的那个人,不是那个先出问题的人。
5,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合格的孩子,想办法先把自己变成一位合格的孩子,然后,再把自己变成一位合格的父母。
6,家庭是大容器,父母就是炼金师。
7,透过问题,才能看到问题背后的“人”。
8,所有的防御都是有功能的,都是我们的生存策略,不管孩子还是父母,不管是员工还是领导。
9,孩子养育是一个长镜头,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不一定非要赢在起点,但一定要保证奔跑过程中,有足够的动力。
10,每个人的心灵像一把折扇,隐藏起来很多纬度。
11,问题,是让生命有分量的砝码。
12。家长说得越是头头是道,距离孩子的心却会越来越远。
13,习惯了在贫瘠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也有它摄取养分的节奏。
14,陪我走进黑暗,而不是带我走向光明。
15,对母亲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母亲的回归永远不晚。
16,父母想要帮助孩子的愿望,需要觉知:它不一定会导向一个双方都乐意的结果。
17,如何理解孩子?慢慢地理解,没有人比你更能理解你的孩子。
18,所有的父母,你一定要记得,自己曾经也都是孩子。
19,“父母”只是个上岗证,也需要接受岗前培训,需要熟悉了解产品的性能,掌握流程和规则,谨慎操作,且定期复盘。否则,你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次品或者废品。
20,如果孩子百分百听你的话,顶多活成“翻版”的自己,请问:“您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