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呗”,李白作出这句诗时,眼下有泪。不知是演员辛柏青念到这里为之动容,还是李白自己感叹。影片在前面并没有情感的铺垫,只有李白舔着毛笔思索的画面,当他念出这句诗,我眼中也是突然一热,大概是神来之笔出来刹那,古今之人皆叹吧。
李白成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除了天纵之才,也得益于他所处的时代,天宝年。
天宝是李隆基的年号,李隆基唐玄宗算是传奇帝王,“唐隆政变”上位,大唐经他之手进入全盛时期,后又经历安史之乱,为唐中衰埋下伏笔,一生应了一个词,盛极而衰。
盛时,李隆基应是自信自负的,他宠爱杨贵妃,设下极乐之宴,极尽奢华,更允许杨贵妃在民众前荡秋千,正因他自信杨玉环始终只属于他。宴上的幻术表演更是令来人赞叹不已,影片中有一句话:这一切都是娘娘的意思。李隆基对杨玉环,不可谓不专宠,正解了那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
影片中阿部来找杨玉环,想表达爱慕之意,虽未说出口,但这种犯上的行径是杀头之罪。李隆基没有杀他,还将刚写的字赠给他:“极乐之乐”。极乐之乐,对帝王而言就是驾驭所有人,是杀是放、是赏是罚全凭心意。
李隆基的自信在李白的面前却是个例外。高力士为讨好杨贵妃和唐玄宗,哄李白写了首清平调。当李隆基问起,高力士说是李白自己写的,还为他讨赏。结果呢,唐玄宗自然是要赏的,赏李白永远不许再入长安。为何?因为李隆基自己也为杨玉环写了生日贺词,此时和李白的一比,相形见绌了。帝王的自信怎容他人比肩?他的才情比不上李白,但是他的权力可以驾驭一切。
他是帝王,他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驾驭一切。对李白是流放,对阿部是宽容,而对后来赴宴的安禄山,李隆基却与之共舞。安禄山造反之言早有流传,李隆基笃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企图以此驾驭住安禄山。但帝王的自信,不过一切都是源于权力罢了。手中有兵的安禄山现在已不吃这套。
极乐之宴十日之后,安禄山叛乱,长安十万人出逃。李隆基在左右搀扶下走了一段路,然后怒甩左右,说到:我还是皇帝。是出逃的狼狈令他愤怒。
盛极而衰,是一下子发生的。马嵬驿的李隆基,已不再是那个驾驭一切的人了。
十日前享极乐之乐的李隆基,此时却被金吾卫陈玄礼所逼,不得不面临赐死杨玉环的抉择。盛时,杨玉环是大唐的象征,衰时,杨玉环是大唐的祸水。
可帝王终究是帝王,爱美人更爱江山,讲情爱更讲权术,末了还为杨玉环想了一出“尸解大法”的谎言,让她带着对他的爱和希望死去。而杨玉环拒绝了阿部带她逃走的计划,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死是皇上唯一的出路。自古红颜多痴情、多薄命。
整部电影的故事就是基于“马嵬驿兵变”的,正因这场兵变,才有了影片开头的妖猫复仇。陈凯歌用了上下阕对应的结构来讲述整个故事。
金吾卫陈云樵家中出现妖猫,因妖猫指点,发了笔横财。陈云樵用这钱请弟兄们去胡玉楼喝酒,这是对应了下阙故事中的极乐之宴,一样的盛极而衰。妖猫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复仇,一步步令陈云樵走入勒死春琴的地步,和李隆基赐杨玉环白绫对应。陈云樵勒死春琴后,直说:不是我杀的。这句话应该也是李隆基想说的,白绫是宫女织的,高力士下的手,他不过是没得选罢了,并非出自本意。影片安排了杨玉环的另一个死法,活埋,通过白龙引导出的真相来看,李隆基是自私虚伪的,幻术再假也比不上这个帝王的权术肆意。影片还让我们看到了“背锅侠”高力士,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他不愿背负杀贵妃之名,但在皇权下最终还是缢死杨贵妃而落下骂名。
盛极而衰不是这首狂想曲的唯一主题,大唐是离不开诗歌的。
影片也是《长恨歌》的创作过程的叙述。片中的白居易说,多少次午夜梦回,幻想自己活在唐玄宗那个时代。他崇拜且羡慕李白,开始向空海说起李白,就说李白不过是活在盛唐罢了,如果是他也不会逊色,还自诩哄骗空海白居易是个自负不见客的人。可每每说到李白的诗句,说到极乐之宴上的李白时,他的表情却都是一副痴儿像,言语兴奋激动,羡慕李白所处的时代、羡慕李白能见到杨贵妃、崇拜李白的才情。随着真相一点点揭露,白居易开始怀疑自己的《长恨歌》是假的,最终在白龙身上找到答案:情义是真的。从此《长恨歌》便不是一首单纯的叙事诗,而是对那种爱情终逝的惋惜,才对得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与白居易一起贯穿影片的沙门空海,就是这首狂想曲中的另一主题,大唐佛教。
佛教自汉传入中国,在唐时得益于大唐的开明,玄奘西去取经、鉴真东渡传教日本,佛教文化达到鼎盛。空海就是奉师傅之命来大唐寻求无上密,没有痛苦的无上密。他最终也在丹龙身上找到了没有痛苦的无上密,就是佛教的“不执”。放下执念,是丹龙对白龙的劝说,是回惠果大师对空海的考验。空海追寻无上密的念头就是执念,当他放下执念,和白居易一起追寻真相时,无上密已经在终点等他了。空海渡海时遇见的母亲心中无惧,也只因她心已有所依,放下了其他念想。
妖猫传将大唐的盛与衰、诗与佛这编织成一首大唐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