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咖啡厅里听到两个成年女子的对话:
第一个女子说:“我都一周没给我妈打电话了,等下我去给她打个电话。”
紧接着她的闺蜜说:“那你快去打吧,我每天都会跟我妈联系。”
曾经在我的课上我做过这样的调查:“你们多久会跟父母联系一次?”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一周或者几天,能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是在少数。课上的人都是成年人,而且6成以上的人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了。
这个时间间隔在我看来是非常短的。
但我不会问“为什么你们要跟父母经常地联系?”
因为孩子联系父母这件事儿——是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孩子有多想念父母。
2.
世间一直上演着这样的现象:被父母拒绝最多的孩子是最孝顺的孩子;被父母最不肯定的孩子,会是最离不开父母的孩子。
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只要接到父母的一个电话就会火速奔到父母身边,忙前忙后的为父母办事。
然而等回到他们自己的家中时才会感到心痛、心累、又疲惫。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曾在心中无数次地呐喊过:“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不多爱我一点呢?要怎样你才能给我一个肯定?”
但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这样家庭的父母们并不是完全不给予孩子任何的肯定。他们会模模糊糊的对着正在努力照顾他们的孩子说:“还可以吧”,“有点样子了”,“还行嘛”这些看似肯定,又不是那么肯定的言语对待身边的孩子。
而他们说起另外一些不常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时,却很肯定地说:“你哥哥好”,“你姐姐优秀”,“你弟弟最能干”。这些接收到父母充分肯定的孩子们,却通常会很久才跟父母联系一次,这在他们心中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会让那些经常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的心里面认为“他们真是坏透了!”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其实是有套路的——即,永远不给那些留在自己身边的子女充分的肯定。他们仿佛能够感觉到,如果给于孩子充分的肯定,他们就会拥有了强壮的翅膀,然后飞走了,只要孩子们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总会留到自己的身边。
而如果所有的孩子都飞走了,就会剩下孤零零的老人们独守空房,这仿佛成为了他们认为的全天下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真说不好父母到底是更爱哪些孩子?是希望他们留在身边的那些孩子,还是飞得更远的那些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爱有时候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
3.
一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靠的并不因为自身的本事,而是首先他们觉得自己有习得本事的能力。有多少人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是一名科学家,一位亿万富翁,一个著名的影星,或者只是当地的土豪......
在他们还没有踏上飞黄腾达的路上时,自己就先将路堵死了——他们觉得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会这样认为:
“第一,父母从未给与我一个充分的肯定,我在他们的眼里都不行,更别说在那些其他千千万万人的眼中了,还是别去被他们嘲笑好了。”
“第二,如果自己有了这些能耐,就会很忙很忙。就会将父母留在那里独守空房,让他们体会全天下最悲哀的事情——孤独老人。古语说父母在,不远行,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孝顺,我一定要很孝顺。”
“第三,他们隐约能感觉到孝顺是父母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做一个孝顺的人也是父母对他唯一的期待。他要满足父母的这个期待,成为一个好孩子。”
所以,父母的事情就成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完成这些事情仿佛才能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那么就会出现了父母一个电话,他们就会火速赶往父母身边的那些情况。
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因为父母的一个电话就飞奔回家,但也会很经常地跟父母电话、微信、视频。这些人的心中其实也同样很恐惧父母成为全天下最悲哀的空房老人,也同样害怕自己的翅膀太硬,飞得太远而无法顾及到父母。只是程度相对上面会有所减弱,但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
4.
成长会成为了这些人最大的恐惧。我们仿佛会默认每个人都想成长,但其实恰恰相反,而是很多人都害怕成长。
如果将他们比喻成一棵树,他们一定会拿起剪刀,看到自己长高了一点,就剪掉一点。以让自己永远比父母矮,或者自己的高度只能略微超过一点父母的高度。
在课堂里每当遇到这样的学员时,我通常会听到他们这样评价自己:“我很保守。”“我的弟弟太不孝顺了。”“我不喜欢随波逐流,我喜欢保持单纯的自己。”“我觉得人生就这样很好,不需要有那么多钱/能力。”
如果他们要改变,那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咨询,因为成长对他们来说仿佛意味着成为全天下最恶的恶人——成为那些深深伤害父母的人。他们是在用现有的方式在成为一个“好孩子”,并等待着父母给ta一个肯定。
5.
在他们心中首先会有一个预设:“父母非常可怜,非常脆弱。离开了我,他们可怎么办?我不跟他们联系,谁跟他们联系?”
父母同时也配合这些子女表现出很脆弱的样子,例如:任何稍微复杂的家用电器都不会用;没有子女陪他们吃饭就食之无味;没有朋友,不喜欢跳广场舞;经常受人欺负,感到自己很悲哀,很可怜,很孤独。
所以,没有人愿意离开这样的角色,因为孩子的离开就意味着不孝,父母的离开就意味着要靠自己。
但其实这是一场心理上的表演,每个投入在里面的人都是演员而已。
解决方式就是:1)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很孝顺、很强大的自恋感,看穿家庭里的表演形式,改变自己的思维,将强大留给父母,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他们,一切就都会产生变化。说白了就是你要认为他们能自己活得好,没有你是完全可以的,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2)只有你飞得高,飞得远他们才会可能给你想要的肯定。如果持续的将关注点放在家庭生活的那些事情上,在父母那里可能反而会一辈子都得不到你想要的肯定。
3)如果你在外面做事害怕别人对你的嘲笑,害怕对你的不认可,告诉自己这是因为我想得到他们的肯定,所以我会因为怕得不到而担心。将被肯定转向自己,告诉自己“我能得到自己内心的肯定就可以了”。
孝顺有时候是为了留在父母身边而成了说服自己的幌子。一个人能把自己活好,才能谈孝还是不孝。在你自己的人生能量还不够的时候,最对的选择是“活好自己”。
本文作者:心理咨询师许艳丽,对婚恋情感和家庭关系有近10年的深入研究,有大量丰富的心理学经验。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