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些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买书是比较奢侈的一件事情,习惯于读书的人也不多,至于藏书更是极少人为之的事情,而父亲却收藏了很多的书。

在我有记忆起,家里就有个大书柜,里面装满了父亲买来的书。父亲很珍爱书,每每买回来书都会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在书的扉页用印章刻上自己的名字,放进书柜,再锁起来,在下雨天或者不农忙时拿出一本读,读后又锁进柜子里,凡是父亲读过的书,多如新的一般。

父亲常常责备我们不知道爱惜书,每每我们把书给弄褶了或者是弄脏了,父亲都会很心疼地把书弄平整了、再用哑铃压上几个小时。

除了大书柜里《康熙大字典》、《四大名著》之类高大上的书外,父亲还藏了一箱子和一抽屉的画本(也叫小人书或连环画册),二三百本是有的。岳飞传、红楼梦、小兵张嘎,最初我都是先从画本上了解到的。

尽管家里画本很多,父亲是轻易不允许我们随便翻看的,总是过一段时间拿出几本,让我们过下瘾,并且不允许带到学校去,怕上课偷偷翻看,耽误到学习。

而小孩子总归是有自己的好奇心和叛逆在里面,那时我和弟弟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趁父亲钥匙落在家里时,偷拿画本看,往往是弟弟在门口把风,我负责拿钥匙开箱拿书,而每次一拿就是好多本,拿出去就和小伙伴们去分享了,还有炫耀和自豪的情愫在里面。

作为女孩还是细心点,谁借了我的画本还记得要回来,而弟弟借出去的画本,往往是有去无回。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小朋友家里玩拍皮球,玩得乏味了,想要找其他可玩耍的,她把自己玩具箱里的玩具都到在地上,还掉出来一本画本来,记得画本是岳飞传里《岳母刻字》的那一本,我惊奇地说你家也有这本画本啊,我家也有,还是一整套,说着就顺手翻画本,刚翻到扉页就给怔住了,上面有用印章刻着父亲的名字,我说这不就是我家那本吗,怎么在你家呢?看完了怎么不给还回来呢?心里有些小小的不高兴......家里的画本就是如此零零散散地给丢掉了好多,现在剩下的不足百本,很是可惜!

谈到读书,我想到了小学时买书、借书的事,有个女同学家人给了10块钱,要去买本作文书,全班十几个女同学都陪着去新华书店买书,十几个人陪着一个人步行几里路就为买一本书,这该是令现在的孩子们多么不解的事啊,可当时的我们就是如此。

买书对于买书者是一件大事,对于我们这些小伙伴来说能够陪同也是一件乐事,现在想想当时年幼的我们是怀着好奇心、期盼之情而相随之。

另外,那时能有两三本作文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了,谁买了新的作文书,其他人都会借着读,并把自己喜欢的作文抄在的笔记本上,反复地朗诵。而至于课外读物,除了童话故事和画本,其他的则很少,有课外读物的同学多半是有亲戚在城市里上学或者工作,回老家探亲给带几本回来,有个同学有本《皮皮鲁,鲁西西》,大家都是排队等着看,排在后面的同学多会对前面的同学说:“拜托啦,看快点啊,我还等着看呢”,一本书被传阅几次、十几次都是有的,其价值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第一次被书深深的吸引住是在小学二年级的夏天,那一日轮到自己中午去地里看西瓜,吃过午饭,父亲从书柜里拿出一本书让我带上去地里读,斜跨上旧式的二八式自行车,半圈半圈地蹬到西瓜地里,将车子倒在阴凉地,自己则钻在瓜棚里翻书去了。

我记得读到的第一篇是描写《仙人掌》的作文,至于文章的内容是何,已记不清了,但是在看那不足一页的几百字的小作文时的喜悦、惊讶之情却至今难忘,我当时该是震撼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仙人掌竟然可以用文字描写的如此生动和吸引人,第一次感受到文字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是有海纳百川的情怀,万物之感借它而发。

如果说小学时还不具备自由读书的条件,那到中学时期则相对好多了,尤其是到县城读书之后,初中时接触到的是《辽宁青年》,高中时开始读《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演讲与口才》、《萌芽》,也开始读小说如路遥的《平凡世界》,但在高考重压之下,依然不能完全自由放任地去读书。

真正畅读书是在上了大学之后,一个月200百块钱的生活费,可拿来三分之一用来买书,记得有一次口袋就剩下50块钱了,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全然不顾明天如何生活,都用来买书,近乎到了为书痴狂的地步,当时16元一本的《中国国家地理》也是我每期必买的,学校有个书屋叫《我的书屋》,老板每次只进两本国家地理,一本他留着,一本是我买了,16元一本杂志,在10多年前是很贵的杂志了,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该是少有人舍得去买的,参加工作后,国家地理也陆续在买,到现在藏了也有60来本。

上大学读的专业是旅游管理,课程轻松,平时不用在专业课上花费时间,上课好好听,考试前突击复习就能保证拿到高分,所以有经常会有整块的时间用来看书,一礼拜读完两三本书是常有的事,最疯狂的是一个礼拜读过五本书。

喜欢读书的人多半对书都有些自私的情愫在里面,大学二年级得到一个在图书馆杂志阅览室勤工俭学的机会,与其说是勤工俭学不如说是自己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阅读机会,上百本杂志任由自己挑选,每次到了阅览室打开门都先把自己喜欢的杂志挑选出来放在一边,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同学借书还书和闭馆时整理书籍,自己都是在抓紧时间阅读,生怕当日挑选出来的杂志阅读不完,像《民族画报》、《连环画册》、《华夏地理》、《文史知识》、《大众摄影》、《人物周刊》都是在那一年读的最多,如果要推荐一本有趣的杂志供朋友们阅读,我首当推的是《连环画册》。

大学时读书的类型以小说、地理、人物传记、历史为主,知识性和趣味性多些,缺乏思哲、科学和生活类的东西,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近几年读书则倾向于思哲、科学、心理、植物、散文、生活方面的书籍,从自己读书的历程来看,读书是伴随自己成长的的一个过程,你选择读的书籍都跟你当下的认知、兴趣和自我缺失有关。

最近在读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单单是书名就给我们思考,春天怎么能是寂静的呢?春天该是鲜花盛开、百鸟争鸣的季节,春天里不应该是寂静无声,如果春天没有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蜜蜂的嗡鸣,我们的世界还完整吗?这是一本自己随性而读的书,只是因为兴趣所致,就去读了,喜欢这悠闲、自在读书的感觉。

读过的书不少,但真正记住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一本又一本书的阅读沉淀之下,给了自己些独特的东西,知识的充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带来思考、认知、观念和审美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提升和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392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258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417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9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30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99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52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2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6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8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3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1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04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8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7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57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