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了 @王周五 撰写的MONO猫弄产品体验报告
第一题
场景:老板看中了MONO这款产品的发展前景,希望得到对应的分析论证是否可以做一款产品跟它PK,要是做的话,要做成怎样。
题目:根据这个场景,去做产品分析设计,输出的格式不限,能阐述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及突出自己优势即可。
答:
一、产品定位
MONO是一款定位在移动端的主打精致、文艺内容的自媒体聚合平台。
二、媒体产品发展分析
我们的目标是做一款跟MONO类似的媒体产品,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媒体产品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趋势。
Web1.0时代的传媒主要以专家精英等拥有话语权的组织组成,传播者生产内容并单向传播给受众;Web2.0时代则去中心化,让每个用户成为内容创造者,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Web3.0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有一种理解是Web3.0将构造一个高效的去中心信息平台,保证信息丰富性的同时,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习惯来主动了解用户,帮他知道自己的习惯和诉求,帮助他提高效率。可以看到,从Web1.0发展到Web3.0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变革过程,是人们对信息生产、消费的不断调整的过程。
现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漏斗机制(打分、推荐、收藏、标签)的过滤效率越来越低下,信息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因此Web3.0需要创造性地解决人的弹性信息和知识需求:专业性的进行定向传播,兴趣类的进行波浪式传播以及公关话题进行病毒式传播。(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04587)
MONO的传播者由合作自媒体(造物主)和草根PO主组成,内容涉及影音、文字和图片,主打文艺、高质量的内容,在内容生产方面做到质量的把关;内容推送方式有上、下午茶的编辑推荐,和机器算法推荐的Feed流,主动去迎合用户的生活习惯和阅读喜好;界面设计上,MONO精心设计的“日签”和优雅的内容排版,极大地提高了移动端的阅读体验。从质量把关、信息推送方式以及界面设计上看,MONO是一款在Web3.0时代做出了一些创新尝试的新型媒体平台。因此我们做一款类似MONO的产品是符合媒体发展趋势的。
三、受众阅读倾向
《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显示,有46.8%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终端的市场超过3小时,占到全部人数的近一半,可见移动终端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高粘性用户,而且这些高粘性用户的占比未来仍会增加。
图二显示,随着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主流的移动端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壮大,创建自媒体的门槛降低,无论是个人、小微团队甚至是企业群体都开始借助平台发声,参与到了媒体内容的生产中来。和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相比,自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方面的不可忽视的一波力量,并且逐渐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所以,MONO这种基于移动端的整合优质自媒体内容的产品策略符合现在的受众偏好。我们的产品可以在此基本策略上做一些差异化的创新。
证明了“我们可以做一款类MONO的产品”之后,我们考虑要“怎样做这个产品”以及“怎样做出差异化”。下文将用竞品分析、需求分析等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
四、竞品分析
由于MONO是一个聚合加UGC的形式产品,所以我选择了聚合型APP(Zaker、豌豆荚一览),UGC型APP(片刻、火柴盒、豆瓣一刻)和PGC型APP(一个)作为竞品来分析。
(一)信息生产消费层面
从信息生产消费层面来看,MONO都处于中间位置,即信息发布门槛中等,兼顾受众的主动和被动接收信息。(定位主要依据官方编辑内容占比和用户订阅程度)。MONO最近的版本将之前的上、下午茶的逐条翻页交互改成了流行的滚屏浏览,并取消AB面设计而将其融入Feed流中,有点弱化了这种有仪式感的交互方式。我觉得我们的产品可以重新拾起他们所抛弃的这种形式,并不局限于上、下午茶这两个时间段,可以探寻更多的用户使用情境开发出类似“早读课”、“午后茶”、“催眠曲”等专题,深入的研究将在后面的需求分析中展开。另外,虽然上、下午茶引导人们静下心来阅读半个小时的时间,但其中的内容联系并不紧密,实质上还是比较碎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做一些专题性的阅读,当然这会挑战现在读者的手机阅读习惯,希望能设计出一些机制来引导用户。
(二)产品定位层面
从产品定位来看,MONO是一款偏内容型的产品,社交模块并不突出。之所以把内容和社交作为两个变量,是因为通常产品偏向社交后,一些喜欢沉浸式阅读体验的用户会觉得产品环境变得吵杂而离开。在这种定位之下,MONO的好友系统显得有些鸡肋。我们的产品可以像MONO一样定位在偏内容型,但降低内容发布的门槛,现在的MONO虽然个人也可以申请小站,但想成为造物主还是有一定难度,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博主等级制度,根据发布文章数、浏览数、评论数等指标进行评级,优秀博主和博文都可以登上推荐Feed。我们可以参照bilibili的呈现方式,每个频道先有个最热的推荐Feed流,然后再是最新Feed流,这样既保证首先呈现给用户的内容的质量,而又可以激励、发掘更多的草根博主。还可以做一个每周热文排行榜等榜单。这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五、需求分析
六、结构与框架
根据需求分析推出大致的产品结构层、框架层如图六、七: